“假两性人”其实是尿道下裂
摘要:尿道下裂发病率目前在国内达千分之二。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和遗传有一定关系。泌尿外科专家指出,尿道下裂的治疗只能靠手术矫正畸形,将异常开口转移到正常部位,使患者恢复正常排尿,保持男性生殖功能。
小明出生后医生发现他的外生殖器和正常孩子不一样,诊断为“尿道下裂”,3岁时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还不错,看上去和正常孩子差不多,家长也就放心了,未再进行其他任何检查。可是到了青春期,别的男孩子都长高变声了,小明却没有任何发育的迹象,外生殖器自手术后似乎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妈妈带着小明来到儿科内分泌就诊,经过仔细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确诊小明是因为基因缺陷所引起的尿道下裂,手术只是矫正了外形,没有针对病因治疗,小明的生殖器只能停留在“小孩子”状态,也不会有正常的青春发育。到了青春期再开始治疗的效果也会有折扣。小明妈妈后悔不已,原本以为“看起来正常就没事”的错误想法耽误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期。
表现:尿道下裂男童不能站立排尿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中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据报道,国外的尿道下裂发病率在千分之三,中国的发病率大概在千分之二,近年来尿道下裂有上升的趋势,尤其是重度的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的小儿出生后,尿道口不在正常位置,常会伴有阴茎弯曲,因而不能站立排尿。如果裂口位于会阴部,生殖器的外观就很像女孩,因而常被家长当做女儿抚养,即所谓“男性假两性畸形”。
为什么会发生尿道下裂?专家介绍说,目前一般认为尿道下裂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障碍,尿道沟未能完全闭合到阴茎头的尖端,没有形成正常尿道部分的海绵体变成纤维索,牵拉阴茎头而引起不同程度的阴茎弯曲。专家称,尿道下裂与母亲怀孕时胎儿睾丸中的睾酮激素分泌不足有关,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治疗:查清病因后才能确定矫治方案
先天性尿道下裂诊断简单,不用特殊检查就能看得出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尿道口不正常或阴茎短小弯曲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最好在入学前(3~5岁)进行手术治疗。若延误治疗时机,男童只能像女性那样蹲着排尿,会留下心理上的创伤。
尿道下裂需通过外科手术矫正畸形,但绝不可以只依赖手术治疗,错误地认为手术可以“一劳永逸”。要明确尿道下裂的病因,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有些是由于胚胎期性激素及相关酶的缺陷所致,这就需要进行内科药物治疗,促进睾丸和阴茎的发育及功能的维护,辅以外科手术矫治畸形。从选择手术的时间到手术前后阴茎及睾丸功能的维持和保护都必需内科参与。术前需查明病因,若尚未查明病因即轻率手术,更会引发二次手术的危险,不仅加重家庭经济负担,更会给孩子身心都带来二次伤害。
健客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