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性尿频并非一般泌尿疾病
摘要:刚满4岁的小佳(化名)在幼儿园里总是要上厕所,有时一节课要去十几趟,奇怪的是,小佳本身并无任何泌尿疾病的症状,所以老师以为她是故意调皮捣蛋。待妈妈带她到医院检查后才得知这个怪病是神经性尿频。
在幼儿园里,小佳没几分钟就喊着要上厕所,有时候一节课就要去十几趟,影响了课堂。老师以为她是在故意捣乱,不让她去,可又见她坐 在位子上憋得浑身难受,不像是装出来的,只好又让她去了。
小佳的妈妈阿惠得知后仔细观察女儿,发现她果然是老往厕所跑,即使是在喝水不多的时候。有时刚刚喝了水,她马上就要去厕所。阿慧想,女儿可能是有点泌尿系感染,因为几年前她自己也曾有过这种情况。于是她去药店买了些口服的消炎药,每天让女儿按时服用。
可过了几天,女儿的情况仍没有改善,老师仍然打电话来反映情况。阿慧着急了,这才决定带佳佳到医院检查。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已基本排除了泌尿系感染,并确认她得的是神经性尿频症。“神经性尿频?这是种什么病?”阿慧一脸疑问。
神经性尿频又是一种什么病?
神经性尿频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4~5岁多见,主要表现为每天排尿次数增加而无尿量增加,尿常规检查正常,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每天6~8次 增加至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患儿尿急,一要小便就不能忍耐片刻,较小患儿经常为此尿湿裤子,可继发尿路感染或阴部湿疹。每次排尿量可以很少, 有时仅几滴,睡眠后则无尿频,常在上床睡觉前、吃饭时、上课时加重。
其实,神经性尿频症的患儿并没有器质性的病变。诱发本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小儿大脑皮质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 较弱,而且这一功能最脆弱最易受损,容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而出现障碍,再加上膀胱括约肌的功能相对低下,一旦发生功能失调,就容易出现尿频。
另一方面,孩子在生活中经常受到惊吓或精神紧张,易使神经功能失调而发生本病。例如生活环境的改变,刚入托的孩子,入学心理准备不足;被寄养给 他人抚养;父母突然分离、亲人死亡;害怕打针和考试;或对某种动物的惧怕等。这些都可能使小儿精神紧张、焦虑,使抑制排尿的功能发生障碍,结果表现出小便 次数增多。
当然,除此两方面的原因外,还应询问小儿近期有无增加液体的摄入量和应用利尿药物,如咖啡因、茶碱类利尿剂等,因为摄入量增加和使用利尿剂也可引起日间尿频。
根据阿慧的描述,佳佳的神经性尿频应该是由精神因素引起:孩子刚入幼儿园,对新环境还不适应,很容易产生精神紧张,从而导致尿频的发生。
以心理辅导为主治疗神经性尿频
当确定为神经性尿频后,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应该对孩子耐心诱导,同时鼓励他说出引起紧张不安的事情,关心他提出的问题,给他认真解释、安慰,使他对害怕担心的问题有一个正确认识,尽快恢复轻松愉快的心境。
对于入园、入学儿童,还要取得幼儿园、学校老师的配合,上课要放松情绪,对患儿要多理解、安抚,不可禁止患儿小便,更不要打骂训斥。鼓励患儿多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游戏,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游戏或其他活动中。
平时若患儿想小便时,鼓励其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逐渐使其排尿间隔时间延长到正常。对孩子的矫正教育要 有耐心,千万不要打骂训斥,这样会使孩子情绪更紧张。给予信心和鼓励,将会明显改善患儿的症状,大部分患儿在治疗后数日内会痊愈。
同时也可配合使用药物,如阿托品,它可使膀胱的逼尿肌松弛,括约肌收缩,增加膀胱蓄尿量,减少排尿次数,注意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