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泌尿频道 > 疾病分类 > 其他 > 解决导尿周围漏尿的 12 个问题,看完你再也不困惑了

解决导尿周围漏尿的 12 个问题,看完你再也不困惑了

2018-08-17 来源:泌外时间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解决神经源性膀胱最简便,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间歇性导尿。就是有尿意时插管,导尿后拔管,每天导尿4~6次。这是近20年推出的新方法,欧美等国早已广泛应用,被称之为神经源性膀胱管理首选方法、「金标准」。

尿潴留患者,第一次放尿500mL,过多久放第二次尿?

尿潴留患者,第一次放尿500mL,过多久放第二次尿?膀胱高度充盈且体质虚弱的患者,两次放尿之间间隔多久?

「葵花宝典」——教科书《基础护理学》里有答案:膀胱高度充盈且体质虚弱的患者,首次放尿不得超过1000mL。

临床上很多问题,不能死搬教条,需要护理人员动态观察,用心揣摩,总结经验。关于两次放尿的时间间隔,可以灵活机动,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等。

像这种膀胱高度充盈后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一般不超过500mL,通常放400mL。间隔时间并无具体规定,可根据患者一般情况,视人体正常排尿时间而定。清醒患者可听取患者主诉,间隔2~4小时均可。

尿量如何记录才最准确?

需要严格记录尿量的患者,医生会有医嘱需要留置导尿,以严格监测患者24小时尿量。

有护理人员专门做过实验,发现普通集尿袋上的刻度与实际尿量相差巨大,造成尿量统计失真,因此不建议使用普通集尿袋上的刻度。在尿液计量上,留取的患者尿液可用量杯或子母式集尿器等精准集尿袋进行测量,以供医师用药指导。

术前导尿,病人却提前排尿,此时留置导尿不见尿液是否可以往气囊里注水?

这种情况,首先需要听取患者主诉、经过护理人员的护理评估,确认了患者确实处于无尿的状态。插管时如果没有尿液从尿管中引流出,护士心里没底,不放心往气囊里注水。笔者咨询了泌尿外科专家,专家提示:操作者在操作时,对插管长度的把握,可在常规的基础上,再插入2~4cm,以确保尿管前端完全进入膀胱之内,就能放心地往气囊里注水或气体。

尿管漏尿跟体位有关系吗?

尿管漏尿跟体位无直接关系,但患者体位不当可间接导致尿管扭曲、受压、折叠,导致尿管堵塞引流不畅而引起漏尿。

漏尿常见原因:膀胱痉挛;括约肌松弛;尿管过细或气囊内液体过少;导尿管插入过深;导尿管堵塞;尿管夹闭时间过长致膀胱内压力过高;尿路感染;便秘等,需要临床人员结合患者一般情况、综合判断,以对症处理。

留置尿管拔不出来,剪掉尿管后端是否合适?

留置尿管拔不出来,首选剪掉尿管后端的做法是不妥当的。

对于这种情况,操作者首先应该想办法抽出气体或液体。如果确认是因为无法抽空气囊,导致尿管无法拔出,可考虑是气囊通道橡胶材质老化,管腔发生塌陷导致。这种情况的阻塞多位于Y字形分叉处,在处理时可以在牢固近端尿管的基础上,靠近尿道出口处,剪断导尿管,这样就剪掉了阻塞的部位,使气囊内的液体能够顺利排出,再将导尿管轻轻拔除。

新留置的尿管出现漏尿,在不重新插管的情况下,如何处理?

首先,护士要确认是否漏尿。留置尿管后,安静状态、膀胱充盈情况下,未夹毕尿管或夹毕尿管后,尿液仍从尿道口渗出,出现的渗漏,即可判断为漏尿。

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认患者漏尿原因,然后对症处理。其中,导尿管引流不畅和膀胱痉挛是引起导尿管漏尿的两大主要原因,可对症施治。

导尿管堵塞:立即检查尿管有无扭曲受压,引流袋位置必须低于膀胱。如无病情限制,鼓励患者多饮水。留置尿管患者一旦发现有白色沉渣,及时进行膀胱冲洗;必要时口服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以保持尿管引流通畅,防止尿垢的形成。

膀胱痉挛:评估患者尿管型号是否合适,尿管型号越小,管径越细,对尿道黏膜和膀胱颈部的刺激也越小。必要时更换较小型号导尿管。遵医嘱应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等药物,以有效抑制膀胱的不自主节律性收缩。

留置尿管多久更换一次?

长期留置导尿,需为患者定期更换导尿管。尿管的更换频率通常根据导尿管的材质决定,一般为1~4周更换一次,特殊材质的导尿管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以确定尿管更好时间。

拔尿管前需要试夹闭吗,为啥有患者试夹闭没问题,尿管拔出后却依旧尿不出来?

留置导尿患者拔管前要提前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可采取间歇式夹管方式。夹毕导尿管,每3~4小时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在此基础上,拟拔管前,可夹毕导尿管在患者感觉有尿意,即膀胱括约肌功能恢复时拔管,可有效避免拔管后尿不出来的情况。

膀胱造瘘口如何护理?

膀胱造瘘术护理:1.保持尿管通畅;2.预防感染;3.定时放尿,预防膀胱萎缩(小膀胱)。

膀胱造瘘后护理要点:

术后护理:每月(最长不超过1.5月)定时来院更换造瘘管。如造瘘管不慎滑脱,应马上更换,否则造瘘口闭合需重新穿刺造瘘。换管前后2天口服抗菌药物(环丙沙星、氟哌酸、先锋霉素4号等)。尿袋至少每周更换一次,如出现破损则应立即更换。

膀胱训练:白天夹管2~4小时,开放半小时,重复以上动作。睡前开放。如果不能憋尿,应坚持逐渐延长夹管时间,但最长不超过4小时。

保持干燥:可用造口粉等处理。阴毛影响造瘘口者可适当备皮。可以不覆盖纱布,可以正常淋浴,但不能泡浴,沐浴后用洗必泰或酒精棉球或棉片擦洗造瘘口即可。

补足水分:多饮水,保持足够的尿量,以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如出现尿混浊,可进行膀胱冲洗,但不主张在尿液清亮的情况下,进行常规冲洗膀胱。

特殊应对:如出现造瘘口周围漏尿,评估造瘘管是否通畅,对症处理。

留置尿管后由于护理不当出现血尿该如何处理?

尿潴留膀胱高度膨隆的患者导尿后,即使首次放尿即使不超过1000mL,也会出现血尿情况。

分享网友曹小鱼的临床案例,尿潴留患者首次放尿800mL,间隔几个小时,再次放尿出现血尿。在后期的护理中,先用生理盐水冲洗4天,每天2次,每次500mL。仍然有血尿,呈洗肉样色。之后用低温生理盐水(4℃)冲洗,每天2次,每次250mL,连续冲洗3天,血尿消失,尿液正常。

经验总结:首次放尿,不得超过500mL;尿量观察,只要出现异常,立即与医生沟通,及时准确记录尿量。

气囊尿管注入气体还是液体?

气囊导尿管因导尿管前端有一气囊,当向气囊注入一定量的气体或液体后,气囊膨大可将导尿管头端固定于膀胱内,防止尿管滑脱。注入量可根据导尿管上注明的气囊容积向气囊注入等量的气体或液体,具体液体量可参照说明书。

注入成分的选择

气囊扩张有注入气体或液体两种方法,囊内注入液体优于气体,液体应以蒸馏水、无菌注射用水为佳。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属于晶体溶液,在囊内易形成结晶造成拔管困难。若囊内注入气体则易引起气体泄漏,致气囊塌陷,起不到固定作用。另外气囊充气后在尿液中易上浮,与尿道内口贴合不严密,易引起漏尿。可在不同时间经气囊内注入气体和液体,以免发生气囊部分粘连,造成拔管困难。

注入量的选择

正常成人尿道直径(0.5~0.7cm),成年男性常规向气囊注水10~15mL,女性注水15~20mL,注水量过少使气囊不能充分与尿道口相嵌,易导致尿道外口溢尿或导尿管脱出。对重度凹陷性水肿的病人,气囊内注水量不宜过多,以(7±2)mL为宜。因为全身严重水肿者,尿道因水肿而狭窄,若常规向气囊内注水>10mL,病理情况下,组织肿胀和气囊同时压迫导尿管,使导尿管更狭窄,致导尿失败。

神经源性膀胱如何管理?

解决神经源性膀胱最简便,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间歇性导尿。就是有尿意时插管,导尿后拔管,每天导尿4~6次。这是近20年推出的新方法,欧美等国早已广泛应用,被称之为神经源性膀胱管理首选方法、「金标准」。

优点:1.一天插管4~6次,跟正常人排尿相似,不用24小时带管,方便;2.尿路感染大大降低;3.膀胱定时排空,不再返流,保护了肾脏;4.膀胱保持一张一弛,预防萎缩,有望恢复膀胱功能;5.患者可正常进行性生活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