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泌尿频道 > 泌尿治疗 > 检查诊断 > 血肌酐数值应该是肾友心情的晴雨表吗?

血肌酐数值应该是肾友心情的晴雨表吗?

2018-08-03 来源:纯净肾脏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甚至某些不爱学习的“肾科医生”(实际上他们算不上肾科医生,只是在肾脏内科工作的医生而已)还是抱着707(umol/L)这个数字不放,顽固地认为血肌酐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就不是尿毒症。

尽管这些年来肾脏病学者和肾科医生一直在呼吁和践行要用肾小球滤过率来评估肾功能水平,而不能单纯靠血肌酐。

但是,肌酐就像想当年的尿素氮一样,依然顽固地占据着普通民众和很多非肾科专业的医生的思维。

每当看到肾功能指标时,仍然单纯地看血肌酐的水平。

甚至某些不爱学习的“肾科医生”(实际上他们算不上肾科医生,只是在肾脏内科工作的医生而已)还是抱着707(umol/L)这个数字不放,顽固地认为血肌酐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就不是尿毒症。

707是怎么来的?是88.4×8≈707(血肌酐换算公式:1mg/dl=88.4umol/L)

确实是内科学教科书里提出来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四版、第五版、第六版内科学都是这么写的。

有些人只记得自己上学那会儿学的知识,血肌酐达不到707就不给诊断尿毒症,就不用透析,到了707就一根筋地认为不透析就危险了。

这是典型的固步自封和读死书。

医学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版的内科学(第八版)出版距今也已经5年了,更别说四五六七版的了。

对于医生而言,掌握血肌酐和肾功能的关系都这么“障碍重重”,更何况没有任何医学基础知识的普通老百姓了。

尤其是慢性肾脏病的肾友们,血肌酐一旦升高,听医生说肾功能不全了、出现肾功能衰竭了,都惊恐之余眼睛里只盯着血肌酐,心心念念地要把肌酐降下来。

其实,通过血肌酐来反映肾功能的准确性不是很高。

首先,血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如果一个人的肌肉含量减少了,血肌酐就不能真正反映这个人的肾功能水平。

其次,血肌酐除了在肾小球滤过之外,还在肾小管排泌,尤其是在肾功能严重减退的时候,肾小管可以代偿性的多排泌一些肌酐。此时如果单纯用血肌酐来评估肾功能就容易高估实际的肾功能。

还有,血肌酐水平还会受到外来食物(特别是猪牛羊等大动物的肉)、药物(甲氰咪胍、羟苯磺酸钙等)等其他因素的干扰,造成一些变化的假象。

因此,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多年前就提出不能单纯直接用血肌酐来评估肾功能,而是需要通过一些公式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血肌酐和以血肌酐为基础的估算公式评估肾功能水平的准确性随着检测频次的增加而增加。

也就是说,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一个人化验血肌酐的次数越多,通过血肌酐和以血肌酐为基础的估算公式计算出来的肾小球滤过率的准确性越高。

小幅度波动的血肌酐代入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公式计算出来的肾功能水平很可能没有差异。

即便是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有变化,也不一定代表着慢性肾脏病加重了。因为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的小幅度波动是慢性肾脏病病程中的常见现象。

所以,奉劝肾友们科学面对血肌酐数值,不要高一点就声泪俱下、惶惶不可终日,低了一点就手舞足蹈、欣欣然忘乎所以。

如果真的这样,肾友的日子就会被检验结果牵着鼻子走,岂不是太苦太累。

日夜纠结于血肌酐的数值波动,不仅会影响情绪,还会进一步影响血压等病情的控制,也不利于肾病本身的稳定。

与其天天提心吊胆地被血肌酐数值折磨着,不如脚踏实地的把真正危害肾脏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吸烟、滥用药物、心脑血管病等控制好更有意义。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