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经常会遇到患者拿着基层医院或某些体检中心的尿常规检查报告来就诊,他们把化验单中的“尿潜(隐)血”的几个“+”当作是血尿,并为此担忧和烦恼。
“尿潜(隐)血”与“血尿”究竟有什么关系和区别呢?
通俗地说,“血尿”是指尿液中出现了过多的红细胞。人的尿液在肾脏里生成,经过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凡是这些器官有了病,都可能引起血尿,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疾病信号。
有些人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久站和发热后,尿中也可能出现一过性轻微的红细胞增多,这种情况属于正常。
而“尿潜(隐)血”则是一个检验学概念,尿潜血是尿常规检测中的一项,是医院里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尿潜血检查的原理是:试纸中所含相关试剂与尿液中的氧化剂所起的氧化反应。
若尿液中含有红细胞,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或细胞溶解后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可以使试纸中相关试剂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出新生态氧,而氧又可将试纸中带有的色原(邻甲联苯胺)氧化成蓝色。尿常规分析仪根据这种着色的深浅来判定尿隐血是否为阳性或阳性的程度,从而推测尿中可能有红细胞,因此这是一种间接检测红细胞的方法。
尿液中的肌红蛋白、细菌(本身有菌尿,或尿液不新鲜被细菌污染)、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或能使过氧化物分解的酶,都可以对试纸中化学试剂发生反应,出现尿潜血阳性的结果,但这都属于假阳性。
另外,检测设备调试不当导致过度敏感,使用者操作不当,尿试纸过期、变质,都可能会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所以,尿潜血阳性并不一定是血尿。当发现尿潜血阳性时,首先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复检,并行尿沉渣分析检查,只有看到红细胞计数超过正常水平时才能确定是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