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撒完尿之后都会“抖一抖”。当然,这里的“抖一抖”并不是说用手抖一抖,而是说身体会抖一抖,也就是颤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人体热量的产生情况。人是恒温动物,体内有一个自主性体温调节系统,正常情况下这个系统通过连续不断地调节人体的产能和散热过程,使产热与散热达到动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的稳定。
人体产生热量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颤栗性产热,另一种是非颤栗性产热。非颤栗性产热就是三大营养物质(即糖、脂肪和蛋白质)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而非颤栗性产热则是由于骨头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9—11次/每分)性收缩产生的,它主要用于在一些特殊情况补充热量,如机体热量的意外丢失、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等,以维持机体热量平衡。
人在撒尿时,随着尿液的流出,会有部分机体热能随之流失,而且通常尿量越大排出的热量就越多。此时,为了补充失去的热量,使体热达到动态平衡,机体便会反射性地颤栗性产热,于是就不由自主地发抖起来。在寒冷的冬天,这一表现更加明显。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现象并非只会发生在男人身上,女人在撒尿时也会有相同的体验。只是由于女人采取的是下蹲式,所以看起来不是太明显。据说,只有新生儿才不会像大人这样撒泡尿都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