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是治病救人的良方,然而我们在用药的过程中,不少用药习惯都有可能给肾脏带来伤害。对慢性肾脏病来说,降尿蛋白药物的选择有很多门槛,您对其用药了解多少呢?
尿蛋白与慢性肾脏病(CKD)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由于产生蛋白尿的原因、性质、程度各不相同,相应的治疗措施也有所不同。
如尿蛋白量较大(24小时尿蛋白>1g),应积极完善肾穿刺活检。结合肾脏病理及尿蛋白定量后,部分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规律、足量、足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尿蛋白水平。其中对激素抵抗或依赖的患者,可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在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过程中注意监测药物副作用、及时给与对症处理,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预防感染、控制血糖、防治骨质疏松、避免消化性溃疡、防治肝功能异常等。
对于CKD伴有较多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0.5g)的患者,如无禁忌,可以选择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福辛普利、依那普利等)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这两类药物有独立于降压作用以外的降尿蛋白的作用,同时还能保护肾功能和心脏功能。酮酸(开同)及支链氨基酸不引发肾脏高滤过,全面调整蛋白代谢,增加氨基酸和蛋白合成,减少蛋白分解,间接治疗蛋白尿,可以改善肾小管转运功能,减少蛋白尿。值得注意的是,当低蛋白饮食+酮酸(开同)、ACE抑制物或沙坦类药物联合使用时,其降尿蛋白的作用是叠加的,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有更好的降尿蛋白效果;之所以产生这一叠加效应是由于其机制不同,即肾小球前的血管收缩机制与肾小球后的血管扩张机制。
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的患者以及已规律透析的患者,通常可以较为安全地使用这几类药物,而肾功能严重受损的非透析患者如需使用,务必在密切的监测下谨慎使用。
“是药三分毒”,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药物存在肾毒性,可导致肾脏结构或功能的损害。CKD患者应避免使用或者慎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尤其是避免肾毒性药物的联合应用。
临床常见具有肾毒性的药物主要包括:一些抗生素类药物,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抗病毒、抗结核药等;肿瘤化疗药物,顺铂等;解热镇痛药,保泰松、对乙酰氨基酚等;抗癫痫药;各种血管造影剂;利尿剂、金属制剂、生物制剂;中草药,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和方剂等。
CKD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如必须服用,应多喝水,必要时在医师的指导下,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切忌滥用祖传秘方和民间偏方,忌随意用中药制剂或草药汤剂,必要时征询专科医师,确定对肾脏无毒性才考虑使用;使用具有肾毒性药物时,要严密观察尿液和肾功能变化,尽早发现异常,及时停药;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都要重视药物肾毒性,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对于药物种类和剂量选择尤其要谨慎;肾病患者在治疗肾病及其合并症或治疗同时存在的疾病时,切忌擅自用药;患有其它疾病的慢性肾病患者,因其它疾病就诊或购药时,一定要将自己原有的肾病情况告诉医师或药师,以便提醒医师或药师尽量避免应用对肾脏不利的药物。总之,“没有安全的药物,只有安全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