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基本上每位肾病患者都存在这种情况。而且也有很多患者正是因为发现了尿液异常,及时进行检查,发现了肾病。
由肾脏病变产生的蛋白尿,存在的显著特点是泡沫较多,且细小不易消散。
有很多患者留言自己尿液里有泡沫,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蛋白尿,是否是肾脏病变引起的?
那么,临床有哪些常见的情况,可以引起患者出现蛋白尿?不同类型蛋白尿对肾功能的有又哪些影响?
肾脏病变导致的蛋白尿,通常是持续性的,可能会贯穿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临床上通常分为两种:
其一就是肾小球性蛋白尿,顾名思义就是由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蛋白尿。
临床上,具体的有哪些疾病?
常见的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型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小球硬化、狼疮性肾炎。
患者的情况不同,蛋白尿变动范围也比较大。
此类尿蛋白作为独立性因素会引起肾功能损害,控制尿蛋白的发展,对保护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其二是肾小管间质性蛋白尿即肾小管间质损伤引起的蛋白尿。
临床常见于:药物导致的肾间质损伤、重金属中毒、自身免疫病、过敏性间质肾炎。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去除病因,如停用肾毒性药物、脱离中毒环境、积极控制感染、治疗免疫病等。
注意监测肾功能的进展,避免进一步发展大肾衰竭、尿毒症期。
一过性蛋白尿
当病人有脱水,发烧,天气太冷,激烈运动,服用止痛药,高热,急性疾病,高血压等情况下,会出现此类蛋白尿。特点是暂时性,一般不会超过24小时。
检查尿蛋白定量不会超过1g/天,尿常规中尿蛋白一般不超过2+。
重点是这类蛋白尿不存在肾脏病变,肾功能损伤。以上诱因消失后,蛋白尿则消失。
体位性蛋白尿
这种类型的蛋白尿有点“奇葩”,与患者身体的位置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发生在青少年的身上。早上起来的时候没有,但当患者经过长时间的活动或站立后,蛋白尿就会出现,如果平躺后则会减少直至消失。一般成年后会好转消失。
尿蛋白定量一般小于1-2g/天,对肾功能不存在危害。
其他
肥胖:过度肥胖,体重超重会增加肾脏负担,将导致蛋白尿,损害肾脏。
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肾结石、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等。尿蛋白定量通常小于1g/天。
这些情况都会引起蛋白尿的发生,要注意区别,进行正确治疗,才能避免更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