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尿道结石该怎么办?
1、前尿道结石取出术接近尿道外口的结石和位于舟状窝的小结石如不能自行排出,可注入液状石蜡后挤出,也可用钳子或镊子取出。前尿道结石在注入液状石蜡后可用手将结石推向尿道外口,再用钳子或镊子将结石夹出。也可用探针拨出,或将探针弯成钩状将结石钩出。但操作一定要轻柔,避免严重损伤尿道。较大的或嵌顿于舟状窝的尿道结石,如上述方法不能奏效者,可以切开尿道外口,向尿道内灌入无菌液状石蜡,然后边挤边夹,将结石取出。
2、食疗:不少食物的特性具有溶解异物的能力。如黑木耳,对于较小的肾结石等内源性异物也有一定的化解功能。但是尿道结石和饮食关系很大。单纯的吃木耳的效果不会显着,不会让尿道结石在短时间内排出,甚至发生加重。因为食物中的其他成分会继续加重结石,而且尿道结石的种类较多,无法从饮食上根本控制。
3、运动:不少人认为如果尿道结石不大,可以通过大量运动将尿路结石运动到尿道,借助压力排出。但是大量运动会导致大量出汗、尿液浓缩,加重尿道结石,影响尿道结石排出。另外,稍微大点的结石可能造成嵌顿的情况,甚者发生尿潴留,反而造成危害。临床上发生于尿道的结石多来自于其上的泌尿系统,有可能让其他部位的结石脱落,造成更多的结石掉落尿道。
4、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尿道结石是开放性的。开刀将尿道结石取出,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创伤大,容易造成感染,导致其他并发症。
简易放血治疗尿道结石
影响尿路结石形成的因素许多因素影响尿路结石的形成。尿中形成结石晶体的盐类呈超饱和状态,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和核基质的存在,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因素。
(一)流行病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饮食成份和结构、水分摄入量、气候、代谢和遗传等因素。上尿路结石好发于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高峰为35岁。女性有两个高峰,30岁及55岁。在二次世界大战时,上尿路结石发病率降低,而其间隙期间以及近四十年来发病率大大上升,提示与经济收入和饮食结构变化有关。实验证明,饮食中动物蛋白、精制糖增多,纤维素减少,促使上尿路结石形成。大量饮水使尿液稀释,能减少尿中晶体形成。相对高温环境及活动减少等亦为影响因素,但职业、气候等不是单一决定因素。
(二)尿液因素
1.形成结石物质排出过多: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长期卧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再吸收性高尿钙症),特发性高尿钙症(吸收性高尿钙症-肠道吸收钙增多或肾性高尿钙症-肾小管再吸收钙减少),其他代谢异常及肾小管酸中毒等,均使尿钙排出增加。痛风,尿持续酸性,慢性腹泻及噻嗪类利尿剂均使尿酸排出增加,内源性合成草酸增加或肠道吸收草酸增加,可引起高草酸尿症。
2.尿酸性减低,pH增高。
3.尿量减少,使盐类和有机物质的浓度增高。
4.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含量减少,如枸橼酸、焦磷酸盐、镁、酸性粘多糖、某些微量元素等。
(三)解剖结构异常如尿路梗阻,导致晶体或基质在引流较差部位沉积,尿液滞留继发尿路感染,有利于结石形成。
(四)尿路感染
大多数草酸钙结石原因不明。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结石与感染和梗阻有关。尿酸结石与痛风等有关。胱氨酸结石是罕见的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尿中排出大量胱氨酸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