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肾移植相关骨病的评估和治疗
5.1在肾移植后的早期,推荐应至少每周测定血钙和磷水平,直到两项稳定后(1B)。
5.2在肾移植后早期之后,应依据血钙、磷和PTH异常存在的严重程度以及CKD进展进度制定监测的频率。(未分级)
合理的监测频率是:
CKD1T-3bT期:血钙、磷每6-12月/次;PTH依据基线值和CKD进展;
CKD4T期:血钙、磷每3-6月/次;PTH每6-12月/次;
CKD5T期:血钙、磷每1-3月/次;PTH每3-6月/次;
CKD3aT-5T期:碱性磷酸酶每12月/次,当PTH升高时应增加监测频率(参考3.2)。
当CKD患者接受CKD-MBD治疗或确认化验异常,应增加检测频率以监测变化趋势、治疗效果以及副作用(未分级)。
CKD-MBD生化值异常的治疗同CKD3a-5D期患者(参考4.1和4.2)。
5.3在CKD1T-5T期,建议应检测25(OH)VitD水平,并依据基线值和干预治疗情况重复检查(2C)。
5.4在CKD1T-5T期,建议按一般正常人群推荐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治疗对策加以纠正(2C)。
5.5CKD1T-5T期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建议如果骨密度的结果将改变治疗,那么应当行骨密度检测用来评估骨折风险(2C)。
5.6肾移植后12个月内伴有eGFR大于30ml/min/1.73m2和骨密度降低的患者,建议可考虑应用维生素D、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和(或)抑制骨吸收的药物(2D)。
建议治疗对策的选择应受CKD-MBD存在(以钙、磷、PTH、碱性磷酸酶和25(OH)VitD异常水平为指示)的影响(2C)。
考虑施行骨活检以指导治疗是合理的(未分级)。
目前尚无充分的可指导肾移植12个月之后如何治疗的数据。
5.7在CKD4T-5T期伴有已知骨密度降低的患者中,建议治疗对策应同CKD4-5(未透析)期患者,具体可见4.1和4.2(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