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口位于阴茎腹侧从冠状沟到阴囊阴茎交接处之间,伴有阴茎弯曲。
病因解析
阴茎型尿道下裂既是由于胚胎期尿道沟两侧之尿道皱襞未能完全融合,使尿道远端出现缺损,在尿道缺损部分,尿道下常为结缔组织或纤维索条所代替,这种病理改变的结果,除尿道有部分缺损外,使阴茎产生两方面的畸形。
一是阴茎腹侧屈曲,不能伸直;
二是包皮在阴茎背部堆积过多,而阴茎腹侧面则嫌不足,所谓包皮呈鹰帽式畸形。
故阴茎型尿道下裂稍重者,由于阴茎呈腹侧屈曲畸形,勃起时此种畸形更严重,难以进行正常的性生活;又由于尿道部分缺损,性生活时难以将精液射入阴道内,从而导致不育。
临床表现
1.尿道口明显地出现的出现在阴茎中端,而非像正常那样处于龟头前端。
2.排尿方面的异常,常常不能站立排尿,尿道下裂表现为排尿异常,尿线细,服流自下无射程,排尿时打湿衣裤,阴茎勃起时明显向下弯曲。
3.包皮呈帽状盖在裸露的龟头上,腹侧无包皮及系带。
治疗方法
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对阴茎型尿道下裂的治疗已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阴茎型下裂的治疗主要包括心理和畸形矫治两方面。
心理方面:一旦婴儿出生后发现有这种畸形,医务人员、保育人员都有为之保密的义务,更不能说三道四,甚至讲一些不道德的话来伤害孩子及父母的心。生活上要按男孩子的装束打扮。鼓励孩子其他各方面努力发展,配合医生治疗,战胜疾病。
畸形矫治:手术矫治为唯一的有效方法。一般应该在入学前完成手术矫治,因为这时阴茎已长得较大,孩子能主动配合手术,又能避免入学后的心理损害。
矫治手术种类繁多,根据具体的病例与医疗条件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大约可分两类。
1.分期手术:第一期矫治阴茎下曲,包皮由背侧转移到腹侧,为尿道重建手术提供条件。当期手术在距第一期手术半年后进行,利用阴茎腹侧包皮建造新尿道,使尿道开口于阴茎头部。手术成功就能达到直立排尿,成年后有生育能力。
2.一次手术:这是医院采用的常规手术方法。在一次手术中完成阴茎下弯矫正,消除阴茎背侧包皮堆聚,用膀胱粘膜代建尿道,并使尿道开口于阴茎头的正常部位。这种手术更符合正常生理结构,外观也与常人相似。病人可免除多次手术的痛苦,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疗效较为满意。
治疗时机
由于阴茎型尿道下裂在诸多类型的尿道下裂中病情较轻的一类,手术时间越早越好,且患儿不能正常站立排尿,容易造成其心理负担,影响心理发育,现多主张早期手术。手术年龄可提前至6个月。
护理措施
针对尿道下裂,目前无明确预防的方法及药物。孕妇应在围产期进行科学的围产保健和规律的产前检查,有助于该疾病的早期发现。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有助于患者的顺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