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率的提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手术技术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非手术技术方面的因素就成为制约手术成功率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而这些因素又是临床上容易被忽视的。
手术时机的选择
尽管国内外对于患儿接受手术的年龄略有分歧,但是由于随患儿年龄的增长,发育异常的阴茎常常会给患儿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因此,目前公认的手术时机应在学龄前完成手术,国外学者认为最佳手术年龄为3~18个月。
学者们认为,此时患儿的阴茎大小合适,阴茎不经常勃起,而且此时阴茎相对短,成型尿道所需的组织少,容易获取。而且用于成型尿道的皮肤比较宽松,手术容易完成。
手术方法的选择
尽管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有300多种,但是没有通用于每个患儿的一种术式。文献报道,手术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尿道下裂的不同病理类型,还要取决于手术医生对于某种术式的掌握熟练程度。
如此众多的手术方法如何选择?学者认为对于阴茎头型和部分冠状沟型尿道下裂,由于无阴茎下弯,或有轻度龟头下弯,很容易校正,所以应首选MAGPI术式。该术式的优点是不动尿道,仅仅是行龟头部的成型,因此无尿瘘或尿道狭窄的危险,而且手术简单容易掌握。
阴茎体型或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选择最为繁杂,对于没有下弯的阴茎体型尿道下裂,应首选保留尿道板的手术,如Snodgrass和Onlay术。对有阴茎下弯者,应根据医生的熟练程度选择术式。
不管何种手术方法,首先要注意新成型尿道的血运,避免微血管的损伤。其次,要注意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和微创技术,以最小的创伤完成手术。手术器械要选用显微外科器械。成型尿道后还要用皮下组织对新成型的尿道加以覆盖,能有效预防尿瘘形成、提高成功率。用于缝合尿道和皮肤的缝线可采用可吸收线,术后不必拆线,减少了患儿的痛苦。
尿道下裂经常合并有隐睾或阴囊反位,对一期尿道成型术,一般不主张与尿道下裂手术同时进行,以免影响新成型尿道的血运。可在尿道成形术半年或1年后,再行合并畸形的手术。如采用分期尿道成型,可以在行阴茎伸直术时,同时处理合并畸形。
加压包扎可预防包皮水肿的发生
包扎敷料的选择
尿道下裂手术后均需引流尿液,通常行膀胱造瘘引流尿液,并放置尿道支架管。近年,部分医院已废除膀胱造瘘,选用其它材料尿管,同时起到支架和引流尿液的目的。废除膀胱造瘘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儿痛苦,还消灭了耻骨上膀胱造瘘留下的瘢痕。
阴茎海绵体血运丰富,手术后创口疼痛的刺激会导致其充血勃起。所以,手术后创口总是有一定的血性渗出。因此,包扎阴茎的敷料吸血性要好,以防血痂形成造成感染。另外,包皮易发生水肿,为预防可配合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效果更好。
成型后尿道的维护
手术后尿道外口及龟头处涂抗生素药膏,既可防止局部结痂还可预防感染,并且能有效防止成型后龟头的裂开。当术后拔出尿管试行排尿后,还要注意看护好患儿,避免其搔抓阴茎,同时注意排尿的粗细、射程的远近。
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由于瘢痕增生导致的尿道外口狭窄,必要的尿道扩张要及时进行,一般需随访一年以上。刚刚拔出尿管的几天,每次排尿后患儿家长要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签轻轻挤压新成型的尿道,使尿道内无尿液残留。对阴茎皮肤创口残余的结痂,不能强行揭除,可涂抗生素药膏待其自行脱落,也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每日洗浴。手术后1年内不用绒促素治疗。
尿道成形术后并发症有:尿瘘、尿道狭窄、尿囊形成等。其中尿瘘最为常见,施行尿道成型时有效保证新成型的尿道血液循环是预防尿瘘的关键。而当尿瘘一旦形成,不必重新留置尿管或缝合,只要保持尿道的通畅,并且每次排尿后使尿瘘处保持清洁,一些小的瘘口可在3个月内自行愈合。较大的瘘口,则需在尿道成形术至少1年后进行修补,多能一次修补成功。
比较严重的是尿道狭窄,尿道外口或新成型尿道与原尿道的吻合口狭窄更为常见,尿道外口足够宽敞是有效预防外口狭窄的有效办法。术后3~6个月内定期尿道扩张也能有效预防由于瘢痕挛缩引起的尿道外口狭窄。
对于有感染或瘢痕体质患儿,尿道外口挛缩一般都较严重,即使尿道扩张有时也难于奏效。必要时可先做尿道外口切开,以防由于外口狭窄引起的尿囊形成,以后再择期型尿道外口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