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医疗体育的发祥地,“导引”“吐纳”的保健练功法,在古代就已流行。
武当道家养生气功吸取了武当山地区前人练功精华发展而来。武当道家养生气功对治疗近视眼、青光眼、白内障以及心血管病、肠胃病、肠胃癌、肺癌、神经衰弱等病症都有良好的治疗保健效果。武当道家养生气功特点是动静相济,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下面简单介绍下武当道家养生气功仅供参考。
武当气功的”五调“
1、调身
采取什么姿势练功的问题,分为行、站、坐、卧四种姿势。“行功”就是走路;“站功”是立正姿势,两腿分开的"站桩功"两手左右分开或抱球状都可以;“坐功”是盘膝或者垂腿,可以自由选用;“卧功”躺在床上平卧或侧卧。无论采用哪种姿势,都要强调松静自然,使全身气血畅通,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都要做到“不宽不急,安于正身,正头颈,吐浊气、垂眼帘、闭口”。
2、调心
诱导思想入静,把思维集中到身体某一点,意守“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就是意念仿佛用丹田听自己的呼吸,以一念除万念。调心要诀“不沉不浮”,调伏杂念,不使越逸,浮急宽沉得其所。调心不能入静,常有四种现象要注意。
(1)沉相:坐或站时,心中昏暗,无所记录,头多低垂。纠正之法,宜用升心,使之不沉,即意念“上丹田”(眉中),使心常住缘中,无分散意。
(2)浮相:坐或站时,心好飘动,身亦不安,念外异缘。纠正之法,宜用降心,使之不浮,就是意念“下丹田”,支诸杂念,心即安定。
(3)急相:向上胸臆,急迫而痛。纠正之法,宜用安心,使之不急,就是宽放其心,气宜下流,则痛患自消。
(4)宽相:心志散漫,身好逶逸,口中流涎。纠正之法,宜用收心,使之不宽,就是松敛身体,常使此心住缘中。
3、调息
不涩不滑,是息调相。调息时约四种现象。
(1)风相:坐或站时,鼻息出入有声可闻,守之则散。
(2)喘气:虽无息声,而出入结滞,未能通彻,守之则结。
(3)气相:虽不结滞,而呼吸不能深长细静,守之则劳。
(4)息相:神守心安,宽放身体,息之出入,通顺无碍,不结、不声、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守之则定。
调息有顺、逆二种呼吸方法,练静功一般用“顺呼吸”,练功一般用“逆呼吸”。顺呼吸时小腹鼓起,呼时小腹收缩,逆呼吸则反。初练气功者,不习惯腹式呼吸,但只要意守“丹田”,意识气在“丹田”出入,就能慢慢做到腹式呼吸。
4、调饮食
食过饱则气急身满,食过少则体累心悬,食秽则心神昏昏,食不宜则动宿病。不宜多食酸辣食物,多食酸伤齿,多食辣则心头上炎。就是说练气功饮食必须有节制,适量,讲究清洁卫生。
5、调起居睡眠
生活要规律,夙兴夜寐,起居有定时。睡眠过多则昏沉,又荒废修炼,睡眠过少精神不足,也有碍练功进展。调伏睡眠,令神气清爽,心念明净,就能栖身功境。
武当气功的八要
一要心定,心定则神宁;二要神宁,神宁则心安;
三要心安,心安则清净;四要清净,清净则无物;
五要无物,无物则觉明;八要觉明,觉明则神气想通,万象归根。
简单说,八要就是调心为依归,心调则八定,口中津液涌生,任督接通而百脉俱通,内气充盈,生机横溢。练功中的“五调”“八要”这两个环节,是不可分割的,是有机联系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