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心理疗养 > 大多数囤积成瘾者都患有心理病

大多数囤积成瘾者都患有心理病

2014-07-17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经常有媒体报道一些老人在家里囤积垃圾,不仅导致自己生活空间混乱不堪,还严重扰乱邻居生活。在心理专家看来,这些老人多患有“囤积症”。囤积,是一个和安全感联系非常紧密的词语,大多数囤积成瘾者都严重地缺乏安全感,于是他们希望牢牢地抓住一些自认为很重要的东西。

  

        物品囤积

  用囤积物品获取安全感

  心理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说,像老张这样有固定收入还要坚持拾荒的老人,拾的是“心荒”。用囤积废品来获取相对的安全感,通过捡拾垃圾的过程释放自己的情感,充实自己的生活,同时又将自己的情感附于捡拾到的垃圾上。另外,老人也会有通过卖废品增加部分生活收入、避免因病致贫等想法,以获得更大的安全感。

  在各个人群中,年轻的囤积狂一般比较少,中老年人是主体,这与中老年人的丧失感有很大关系。在人一生的发展阶段,年轻时更多体会到的是拥有感,如拥有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机会,让人更愿意争取某些东西,并为了未来而奋斗。而进入中年甚至是老年后,人们就意识到自己离死亡越来越近,于是价值感逐渐丧失,取而代之的是丧失感和占有感的加剧。于是,有些人会采取大量占有物品的方式弥补丧失感,囤积就是一种补充的方式。

 

  我们看到,老人退休后,不仅收入水平下降,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健康状况等也都进入衰减状态。比如上述案例中的老张,他的关注点应该不在于结果——“能否卖钱”,而在于过程——“我还是能创造价值的”。

  同时,像老张这种偏离常态的囤积物品行为,也与目前的居住方式发生变化、熟人社会被打破、老人身边缺乏亲人朋友关爱有关。一些老人在捡垃圾的过程中能得到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一些老人则将捡来的垃圾修理缝补后送人,以赢得他人喜欢,这些都是老人渴望拥有更多人际关系、消除孤独的表现。

  动物囤积

  通过拯救动物疗愈内伤

  湖南衡阳的刘女士偶然收养了别人给她的一条狐狸犬。从此以后,每每看到街上有老、弱、病、残的猫啊狗啊,她都统统领回家,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收养猫狗的行程。最多的时候,她收养了102条狗,50只猫。为了这些猫狗,她每天一下班就开始打扫狗场,给猫狗喂食、洗澡、打疫苗,直到晚上12点才收工,有时甚至要忙到凌晨2点,连饭都顾不上吃。为此,丈夫和她离了婚,儿女离她而去。后来,动物们病的病,死的死,但是仍然阻止不了刘女士不停地收养流浪猫狗。

  无独有偶,哈尔滨的一名女子为了收养200多条流浪狗,放弃了生意,变卖了房子,也气跑了家人。她每天奔波于她的“流浪狗之家”和宠物医院,自己却租住在地下室,每天只吃一餐。

  心理分析

  虽然大多数囤积者收集保存的都是无生命的物品,但对于少数囤积者来说,动物是他们安全感的来源、情感的依赖。

  一般来说,动物囤积者绝大多数是女性,她们容易对物而非对人产生依赖感,并认为自己肩负拯救这些生命的使命。像刘女士这种收养流浪猫狗成瘾的人,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们看到刘女士与这些猫狗之间形成的维系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依赖,这里面就带有一种极强的“拯救欲望”,哪怕自己身心疲惫、夫离子散。

  通过对这些动物囤积者的心理分析,绝大多数动物囤积者在童年时期曾遭人忽视、受人虐待或过着混乱的生活,有时甚至三者兼备。所以,长大之后,她们的爱心容易失控。她们想通过对动物的救赎来救赎自己,疗愈早年内心的创伤。

  在情况合适的条件下,动物们的情感的确能对脆弱的人心起到治疗作用,但对于那些被“使命感”冲昏了头的狂热分子(比如刘女士),动物的情感却是一剂危险的处方。

  囤积行为与脑神经异常有关

  囤积症在近年来才得到医学界的关注,一般被纳入强迫症的范畴,因此也被称为“强迫性囤积”,但也有学者怀疑这是一种独立于强迫症的精神障碍。

  据国外调查,成人的囤积症发病率约为2%—5%,以老年人、男性、低收入者较为多见,在抑郁、焦虑、精神分裂患者中也不少见。他们的家族往往还有其他成员有类似问题,提示囤积症可能有一定的遗传性。

  囤积行为的原因可能是患者遇到生活上的挫折,无法面对和处理,就通过囤积来给自己制造麻烦,这样就不用面对真正的问题了,也压制了心理上的痛苦。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囤积症的根源是大脑神经系统出现了异常。有人对囤积症患者进行大脑扫描,发现负责注意和决策的大脑“背侧前扣带回”糖代谢有异常下降。美国爱荷华大学研究发现,大脑右侧额叶前部皮质受损容易引起强迫性囤积。而大脑前额叶是人类智慧及复杂心理活动的神经基础,在思维判断、逻辑推理、行为计划和组织等大脑高级功能中起关键作用,这些区域受损就可能出现行为障碍。

  囤积症的治疗很棘手。在药物治疗方面,过去囤积症一直被当作强迫症来治,但现在的研究发现两者的神经机制似乎不太一样,治疗强迫症的药物对囤积症疗效不佳。

  在心理治疗方面,认知行为治疗可能对某些患者有效。治疗师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忍不住囤积物品的原因,教他们管理囤积物的方法,特别是学会放弃。此外,还教他们一些放松的方法。但这类患者都很固执,一般很难说服,“唯一的办法是通过改变其生活环境来转移注意力,或许能改变其行为模式,但不建议用野蛮甚至暴力的方式强行清理掉他们的囤积物。”有心理医生建议。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