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资讯 > 疗养动态 > 冬病夏治指南 让体质打个“翻身仗”!

冬病夏治指南 让体质打个“翻身仗”!

2014-07-16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要说“冬病夏治”,就得先说说什么是“冬病”。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徐振华介绍说,所谓冬病是指冬天易于发作、冬天病情加重的一类疾患,这类疾患往往病程较长、不易根治。冬季易发病除去冬季寒冷的外因之外,患者自身阳气不足是主要的内因,同时这类疾患久治不愈,耗伤人体的阳气,导致阳气更加亏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阳气不足是这类疾病的核心病机。

  今日正是今年“三伏天灸”第一灸(伏前灸)的日子,自此拉开了今年“冬病夏治”的序幕!冬病夏治是利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三伏天灸是冬病夏治中最有代表性的疗法之一,但是冬病夏治不仅仅只有天灸这么简单,还有穴位贴敷、针刺、艾灸、泡脚等。

  Part1

  “冬病夏治”治什么病?

  要说“冬病夏治”,就得先说说什么是“冬病”。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徐振华介绍说,所谓冬病是指冬天易于发作、冬天病情加重的一类疾患,这类疾患往往病程较长、不易根治。冬季易发病除去冬季寒冷的外因之外,患者自身阳气不足是主要的内因,同时这类疾患久治不愈,耗伤人体的阳气,导致阳气更加亏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阳气不足是这类疾病的核心病机。

  患有“冬病”的患者最好过的季节就是夏天了,因为在炎热的夏季他们的病情会相对缓解,甚至消失,如果此时对这些相对缓解的疾病给予治疗或预防,有利于减轻冬季发病,这正是中医“既发之时治其标,未发之时治其本”的治疗原则。

  在夏季治疗冬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林国华教授介绍说,中医《黄帝内经》认为,天人是合一的,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由于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到最高。在此期间,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顺势给人体补充适量阳气,为秋冬养阴做准备,并储备更多阳气(而“冬病”的核心病机是阳气不气,因此冬病夏治正切中“冬病”的病机),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季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能最大限度地祛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适宜冬病夏治的有以下几类疾病:

  1、{肺系疾病}

  主要包括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咳嗽、慢性咽喉炎、虚人感冒等。肺系疾病主要病机是肺气不足、卫外不固所致。三伏天,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后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是夏季最热的时候。肺在五行中属金,庚日也属金,两者相合,可温补肺气,驱散寒邪,所以,肺部疾病在庚日治疗效果最好。

  2、{骨科疾病}

  主要包括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这些骨科疾病遍布全身,看似隔得“很远”,但主要病机基本相同,均为脾肾阳虚、痰淤阻滞。冬病夏治可温阳、助阳、驱除寒邪、温通经络、化痰活血,从而起到治疗骨科疾患,并预防其在冬季发作的效果。

  3、{消化系统疾病}

  主要包括虚寒性的胃脘痛、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等。有的人一吃冷饮就易胃痛,空调房待久了就频频拉肚子,如果放个热水袋在肚子上,他们可能会觉得舒服些。以上症状有所不同,但主要病机是脾胃虚寒。趁着夏天阳气最足的时候来进行“冬病夏治”,则能起到温阳、助阳、驱除寒邪的效果。

  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主要包括虚、寒性的痛经、慢性盆腔炎、遗尿症、夜尿症等。主要病机是肾气不足、痰淤阻滞。通过冬病夏治,可温阳、助阳、驱除寒邪、活血而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5、{失眠症}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主要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冬病夏治,特别是天灸背俞穴,可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能够改善失眠。

  天灸:冬病夏治的经典疗法

  三伏天灸是冬病夏治中最有代表性的疗法之一。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旺盛,经络气血流通,皮肤腠理完全开泄,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深入穴位经络,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天灸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尤其是呼吸道疾病,此时治疗效果最好。

  广州各大医院一般都开展三伏天灸,特别是中医院开展时间最长。三伏天灸到来前,中药师们会提前选择白芥子、细辛、半夏及麝香等辛温、散寒类药物放在砂锅中粗炒,研成粉。用时用姜汁调成膏状,做成方块状药饼备用。用时可用胶布固定敷贴于所选的穴位上。天灸当日,医生一般会先为就诊者把脉,分清其体质虚实,并结合其所患疾病的情况,选择需要贴敷的穴位(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为较多选择),再进行贴敷。这样,药物就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扶正祛邪,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冬天发病次数,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三伏天灸的穴位推荐}

  1)虚人感冒的预防,穴位:肺俞、风门、大椎、脾俞、肾俞、命门、身柱、中脘、下脘等穴位,每伏酌选6个穴位进行贴敷。

  2)虚、寒性的胃脘痛,穴位:胃俞、脾俞、胆俞、心俞、中脘、下脘、滑肉门、足三里等,每伏酌选6个穴位进行贴敷。

  3)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穴位:大肠俞、肝俞、足三里、脾俞、膀胱俞、中脘、下脘、肾俞、关元俞、滑肉门、上、下巨虚等,每伏酌选6个穴位进行贴敷。

  4)虚、寒性的痛经、慢性盆腔炎,穴位:大肠俞、肝俞、脾俞、膀胱俞、肾俞、关元俞、天枢、外陵、三阴交等,每伏酌选6个穴位进行贴敷。

  5)遗尿症、夜尿症,穴位:大肠俞、肝俞、命门、腰阳关、水分、气海、肺俞、关元等,每伏酌选6个穴位进行贴敷。

  Tips:

  1、天灸药物为芳香走窜的药物,贴后皮肤有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度出水泡等表现,这些属于天灸疗法的正常反应。如感到灼痛,可随时撕除。去除贴药后,如局部出现水泡,轻者可抹万花油,结痂后待自然去痂,注意预防感染。若局部反应严重者,请到医院处理。做天灸当天不要洗冷水澡,用温水洗澡。

  2、一般来说,孩子的皮肤娇嫩,最好3岁以上的孩子才做天灸,孩子肌肤腠理疏松更容易吸收,因此贴药的时间也只需要成人的1/4左右,如大人贴药3~4小时,孩子一般只需要1/2~1小时即可。

  3、因贴药的药膏中含有麝香等芳香药物,孕妇不可进行天灸。正处经期且月经量多者不适宜进行天灸,月经量少或者处于月经末期的女性,则可进行天灸。

  4、接受治疗的当天,戒食易发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豆类等,避免生冷食物或者进食虾、蟹。

  5、治疗也需要个“度”,贴药并非越多越好,天灸的疗效与用药量没有正比关系。

  6、药物现配现用。有些患者要求带天灸药物回家给家人贴敷,此举并不可取。芳香药物挥发性较强,暴露在空气中太久容易导致有效成分丢失。

  7、感冒发烧者、患有恶性肿瘤、皮肤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感染性疾病等病患者不适合进行天灸。

  这些方法也可“冬病夏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林国华教授说,当人们提到冬病夏治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三伏天灸,实际上,冬病夏治不仅仅只有天灸,泡脚、吃羊肉、艾灸……都可用于冬病夏治。

  1、推拿——擦法

  擦法是一种推拿手法,将手掌紧贴于患者体表,稍用力下压,来回作直线摩擦,使其局部发热。因其具有柔和温热的效应,可以发挥温经通络、活血袪淤、散寒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内脏虚损及气血失常的病症。

  【特别提醒】使用擦法时用力必须和缓均匀,以每分钟100次左右为宜,速度不宜过快,以局部有热感,向内部深透而不出水泡为度。操作时可在施术部位涂些润滑剂,既可保护皮肤,又可加强手法效应,使摩擦产生的热力容易透入深层。

  2、艾灸

  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产生的温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淤散结的功效。其中艾叶的药物成分通过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同时通过药物对局部穴位的刺激,以激发全身经气,通过微小血管的吸收输送,发挥最大的药理效应。

  夏天进行艾灸选择的穴位应与冬季有所不同。林国华教授推荐,夏季艾灸穴位是与脾肺肾三脏相关的背部穴位,如脾俞、胃俞、小肠俞、大椎、身柱、肺俞、肾俞、命门、次髎等等。

  艾灸操作方法:

  (1)悬灸法: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2~3厘米进行熏灸,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两侧交替进行,以局部潮红为度。

  (2)隔姜灸:本法适用于因寒而致的鼻炎、呕吐、泄泻、腹痛、风寒湿痹、阳痿、痛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

  操作:将生姜切成0.2~0.3厘米厚的姜片,大小可根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穿刺数孔。在施灸处涂抹少许跌打万花油,将姜片放在施灸部位,然后放置艾炷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以皮肤局部潮红不起泡为度。灸毕可用跌打万花油涂于施灸部位防皮肤灼伤。

  (3)隔蒜灸:多用于痈、疽、疮、疖、疣及腹中积块等。操作: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0.2~0.3厘米的蒜片,用针在蒜片中间刺数孔。在施灸处涂抹少许跌打万花油,将蒜片放在施灸部位,然后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立即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以皮肤局部潮红不起泡为度。

  3、泡脚

  在寒冷的冬天,很多人都喜欢用热水泡个脚;而在炎炎夏季,你或许就不想这么做了。然而,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原则,夏天如果能坚持每周或伏天泡脚,也能对冬天易发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夏季暑湿之气较重,湿气容易阻滞在脾胃,让人出现精神不振、胃口不佳等症状。如果用温水泡脚,则能刺激经络,振奋人体脏腑机能,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增进食欲,改进睡眠质量。对于先天脾胃不好的人来说,夏季坚持泡脚,能达到祛湿理气的效果,对于调理脾胃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林国华教授建议,夏季泡脚不需要非得出汗才能起到作用,这是与冬季泡脚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最佳时间是每晚睡前(21-22时),水温40℃-45℃为宜,泡脚时间不宜过长(15-20分钟)。

  在泡脚水中加入生姜、食盐适量。食盐可清火、凉血、解毒;生姜具有散寒、止吐、解毒的作用,经常用生姜、盐水、艾叶泡脚,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感冒,还能达到改善虚汗体质的作用。

  加入适量白醋可以增加皮肤弹性,使皮肤变得光滑,还可以祛除风湿,改善畏寒怕冷等症状;可杀菌抗菌,有助消除霉菌、脚癣、皮肤病。加入适量米酒可刺激皮肤出汗,以排出体内的酸性物质,有缓解疲乏的功效。

  4、吃羊肉

  三九寒天,三五知己吃个羊肉火锅或是涮羊肉是理所当然,很多人都不会选择夏天吃羊肉。其实,夏季吃羊肉也有很多好处,能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羊肉味甘性温,具有补虚祛寒、温补气血、益肾补衰、开胃健身、助元益精之功效。许多人觉得夏天吃羊肉会上火,其实并非如此。夏天是人体消耗最大的时候,特别是在大暑这个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的季节,也是营养消耗最大的季节,所以夏天也要进补。

  中医认为“补在三伏”,夏季人们贪食生冷、汗出当风很容易带来健康问题。生冷之品容易刺激胃肠,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贪凉吹风则可能会带来全身肌肉关节疼痛等不适。因此,在夏天适当地吃点热性食物,对身体健康是有益处的。另外,在三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所以有“夏天吃伏羊,健康又壮阳”,“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的养生经验谈。

  【特别提醒】夏季食用羊肉量不宜过多,可以用盐腌制后再烹调,或者配搭适量凉性和甘平性的食物(如马蹄、油麦菜、冬瓜、豆腐等),不但可以预防上火,还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也可在食用次日饮用适量淡盐水,按摩“然谷穴”、“涌泉穴”,可以起到引火归元的作用。

  5、火针

  火针,是指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穴位或部位的治疗方法,借助火力和温热刺激,以温阳祛寒、疏通气血经络,达到治疗的目的,属于温通法的范畴。林国华教授认为,火针兼有针刺、三棱针、火灸等作用,能够起到“温寒”、“温通”、“温补”、“温清”、“温消”等功效作用,同样可以预防和治疗某些冬季易发的慢性、顽固性疾患(如畏寒怕冷、哮喘、顽固性痛证)。而且火针常可令患者周身发汗,腠理开泄,助邪外出。

  火针对临床医生的操作技巧有很高的要求,要求“红”、“快”、“准”。即加热火针针体时必须根据针刺需要深度,决定针体烧红的长度。针刺的深度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的不同而不同。一定要非常迅速并准确地刺入穴位,并敏捷地将针拔出,这一过程大约只需要十分之一秒,若动作稍有延迟,不仅会给病人带来痛苦,且疗效也相应降低。

  火针操作要求很高,必须由专业的医生执行,不建议在家中或美容院、养生馆等非医疗机构内尝试。

  6、中药贴敷

  “三伏天灸”其实就是中药贴敷。倘若错过初伏,还是可以治疗的。只要三次贴敷时间顺延,间隔时间依然保持7至10天即可,但也可根据身体情况稍稍调整。

  【简易天灸】有一些患者平时工作忙,没有办法抽出时间去医院,但又很想进行三伏天穴位贴敷,怎么办呢?林国华教授建议,可以在药店买一些温经活血通络作用的膏药(如辣椒膏、伤湿止痛膏、狗皮膏等),剪成直径约2cm左右的小块,清洁穴位局部皮肤后,将膏药贴在其上,一次8个小时即可以取下。这种方法安全、卫生、简便,患者在家即可以自行操作。

  7、砭石烫熨

  砭石烫熨是烫熨疗法的一种,通过热水浸泡或电热毯将砭石加热到适宜温度进行治疗。中医认为,上品砭石有安神、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用加热后的砭石烫熨,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疗效的作用,尤其适合虚寒体质的人使用。

  在夏季里进行砭石烫熨也属于冬病夏治的范畴,一般应用于平素阳虚、气虚、寒湿凝滞者居多。如阳虚引起的恶寒、畏风、手足不温、腹部冷痛、纳差、腹泻,痛经、宫寒,男子阳痿,小便清长等;寒湿凝滞关节引起关节冷痛,行走不利,得温则痛减,得寒则痛甚。

  8、蜡疗

  蜡疗是利用加热的蜡敷在患部的理疗方法。蜡疗时,其保温时间长达几个小时。蜡具有可塑性,能密贴于体表,还可加入一些其他药物协同进行治疗。

  同样,在夏季里进行蜡疗也属于冬病夏治的范畴,治疗的适应证如下:肌肉、韧带、肌腱的扭挫伤,手术后粘连、瘢痕、烧伤、冻伤后遗症、腱鞘炎、滑囊炎、神经痛、肌炎、胃肠炎、各种关节炎、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肠溃疡,以及长期伏案工作引起的颈肩腰腿疲劳疼痛、精神萎靡等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注意事项】

  1.夏季艾灸、泡脚、中药穴位贴敷应该注意“量化”。相比冬季而言,夏季艾灸、泡脚的频率宜少,可以选择阳气较甚的伏天或节气日进行治疗,且每次治疗的时间不宜过长。

  2.推荐冬病夏治的主要穴位是与脾肺肾三脏相关的背部穴位,如脾俞、胃俞、小肠俞、大椎、身柱、肺俞、肾俞、命门、次髎等等。即中医所谓“从阳以引之而入于阴”,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