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心理疗养 > 有些人易受心理暗示且心理暗示能治病

有些人易受心理暗示且心理暗示能治病

2014-06-27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心理学上有“心理暗示”一词,心理暗示离不开施与者和接受者。研究显示,有1/4的人易受心理暗示的影响,类似于王林的“大师”们之所以有市场,是有相当多的追随者受心理暗示的影响

  心理暗示会影响人的行为

  心理暗示的施与者第一步要树立权威———

  这个炎热的夏季,与高温一样被人们关注的新闻还有“大师”王林的一切消息。这位曾经的“大师”何以受那么多名人、明星的追捧?

  在心理学上有“心理暗示”一词,心理暗示离不开施与者和接受者。研究显示,有1/4的人易受心理暗示的影响,类似于王林的“大师”们之所以有市场,是有相当多的追随者受心理暗示的影响,相信“大师”能够解决他们的困难。心理暗示的施与者要足够权威才能取信于人,“大师”们通过媒体宣传也好,口口相传也罢,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与权威性。王林“大师”更是不放过任何一个与名人、明星合影的机会,合照挂满一墙,给人们传递的信息是,“你看某某都信我的”,对于易受心理暗示的人来说,这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心理暗示是心理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心理暗示能改变人的行为,人们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收获好的结果。像一个癌症病人,如果总是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我的病没什么大问题”,“我一定能治好”,那他的身体恢复得就会快,相反,如果成天琢磨着“我得了绝症”,“我很快就会死了”,他的身体就会每况愈下,也许真的不久于人世了。

  我们了解了心理暗示,就应该让自己远离消极的心理暗示的影响,经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也许有暂时的不如意,可你暗示自己“过去这一段儿就好了”,或用其他积极向上的事例来鼓励自己。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育上的成功运用。

  你到底是不是易受心理暗示?具体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获得积极的心理暗示?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及治疗工作。专业特长:以森田疗法为基础,综合运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多种心理治疗方法治疗各种心理障碍。

  心理暗示在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在你经意或不经意间,你都会受到一些心理暗示的影响,它会影响你的行为,造成一些积极或消极的后果。心理暗示是心理医生常用的治疗手段,但也有些人利用心理暗示达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目的。我们请心理专家详解一下心理暗示,希望读者能认清心理暗示,不要被它左右。

  心理暗示无处不在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心理暗示无处不在,你进到一个房间,这个房间是干净还是凌乱,你会有一个印象,这就是心理暗示。

  在临床上一些惊恐发作的病人,实际上是一种焦虑症,夜里突然心慌、胸闷、气短,四肢无力,有一种濒死感。他很害怕,就去医院看急诊,检查说没事儿,可过了一段时间又出现那些症状,又去医院看急诊,检查还是没事儿,一次又一次,慢慢病人就不敢一个人待着了,他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我有心脏病,查不出来,不知哪天就会晕倒、猝死。这种病人往往会非常黏人,都是几十岁的成年人了,不敢自己独自睡觉,非要跟妈妈一起睡。消极的心理暗示促使他的病一次一次发生。这种病治疗起来也很简单,既然检查心脏没问题,就是焦虑症,让他上网去查什么是惊恐发作,心慌、气短、胸闷实际上是焦虑的症状,不是心脏病,焦虑是不会死人的,我们暗示病人这种难受持续40分钟就会过去,病人就不会持续地焦虑,不良的心理暗示被阻断,病人很快就好了。

  形成心理暗示需要两方面的条件,一是施与暗示者,二是愿意接受心理暗示的人,把对方当成权威,暗示才能够进行。在所有的心理治疗中都融合了心理暗示的内容。像巫医治疗,也包含了心理治疗,有的病人去看跳大神的,有的也能治好,这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为什么像王林那样的“大师”有存在的市场?

  在现今的社会中,人经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需要有一些力量来引导,比如说宗教的力量。有的病人得了绝症,他会从圣经或佛经中寻找安慰,认为他度过这段痛苦就可以上天堂了,从而得到战胜病痛的力量。

  中国近30年来各方面飞速发展,人们比较浮躁,许多人缺乏精神层面的修养,过度追求物质,精神上很空虚,尤其是一些有钱人,在遇到一些压力的时候,比较彷徨,他们不自觉地会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导师,一种力量来支撑,这时候有些邪教往往会乘虚而入。

  比如人们对身体健康的追求,大家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曾经风靡一时的喝绿豆汤治病的事儿,也是某大师的言论,很荒谬,但很多人都信。因为他们太希望健康长寿了,就往一个极端上走了。

  只要有些科学常识的人都会正确判断的事儿,怎么就能让许多人深信不疑,“大师”何以被那么多人相信?

  作为施予者,这些“大师”一般都具有权威性,才会被授予者接受,一般都是通过外界的宣传,一是口口相传,如听亲朋好友说了,某某很厉害,他能治好很多种疑难杂症。二是外界给予的权威评论,如电视广播等媒体的报道。三是名人效应,如王林利用一切可以和名人合影的机会,照片贴了一墙。这些都增加了他们的权威性,让人们觉得他们可信。

  在国外的一些心理医生的诊室,除了挂营业执照外,还会挂上他的学历,如某某名牌大学毕业,硕士或博士,这些就是给病人一个心理暗示,“这个医生具有权威性”。还有些私人的中医诊所也会挂些患者送的锦旗、医生与名人的合影,让人一看,就会觉得这个医生一定很有水平,连名人都找他看病。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演艺界名人热捧“大师”王林?哪些人容易被心理暗示?

  不是所有的人都容易被心理暗示,在人群中有1/4的人可以接受暗示性治疗,也就是说,有3/4的人不容易被暗示。曾经有个气功大师用气功给一群人治病,结果有3/4的人说自己没什么反应,这些人就是不容易被暗示的。心理医生一般在给病人做暗示治疗前,要给病人做个是否易受暗示的测查。

  容易受暗示的人自我的特点比较差,比较左的人,自我性强,就不容易接受别人的观点。从人格方面来讲,如宗教狂,非常执着,这些人是有着自身的人格特点的,这些人是容易受暗示的。文化程度比较低,科学性比较差的人也容易接受心理暗示。

  为什么那么多演艺界明星那么相信王林“大师”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因为演员有带有表演性的人格色彩,有的表现为幼稚,不成熟,情绪化,比较具有表演性。具有易病化人格,他们比较情绪化,易被暗示。他们的压力也比较大,容易焦虑,从小受科学知识的影响也比较少。

  医生喜欢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病人

  心理暗示在心理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失眠的病人,许多人都有失眠的经历,但有的人在某一天关注了睡眠,对自己说,“我今晚一定要睡好觉,睡不好觉第二天一定会难受。”这种惴惴不安的心理暗示导致他焦虑,焦虑又引起失眠,长期下去他就成为一名失眠患者了。在治疗这种病人时,心理医生告诉病人每天上床躺8个小时,不管睡着没睡着,只管躺够8小时,阻断病人对睡眠焦虑的心理暗示,从而解决他的睡眠问题。

  临床上每一个病例都有心理暗示的应用,心理治疗是一种关系的治疗。所以心理治疗中医患关系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医生作为一个权威出现,病人作为一个接受者,如果总是挑战医生的权威,这就没法治了。门诊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人,他看过很多医生,他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也上网查了很多,这种病人很难治疗,他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像到超市选物品一样,各个医生的治疗建议只听取自己认为对的那部分,根本起不到治疗作用。医生说的那些他不喜欢的话都排除了,而他排除的那些话往往是最重要的,所以这种暗示要不成的话就没法治疗了。在临床上叫病人的依从性,依从性好的治疗效果就好,他认为这个医生看得好,他十分信任,医生让他每天吃药就吃药,让他每天运动就运动,很快他的病就好了。有的病人的依从性差,医生让他吃10天的药,他吃两天就不吃了,治疗效果就差。

  心理暗示可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可让女人变美

  心理暗示会引起人们行为的变化,不是有句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就是心理暗示在教育孩子上的应用。如果一个妈妈总是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真笨,怎么连这个也不会。”“你看你怎么连某某都考不过。”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个“我是个笨孩子”,“我不如某某”的心理暗示。他会觉得自己学习不好,考得差很正常,因为他笨。

  在教育上还有一种“罗森塔尔效应”,给一个班的孩子做智力测试,然后给老师提供一份名单,这份名单是随机提供的,告诉老师这些孩子智商高,孩子并不知道这份名单。但在老师随后的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对这些孩子加以重视,到学期末,这些孩子的成绩确实提高了一大截。这就是良好的心理暗示产生的积极影响。

  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很重要,如运动员上场前,教练会给他数脉搏,不管脉搏跳动多快,永远都会告诉运动员一个正常值。运动员很相信自己的教练,他会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我的脉搏很正常,我不紧张。”运动员可以更好地发挥。

  如果一个三四十岁的女人,总是说自己年龄大了,不漂亮了,这种暗示让她很不自信,然后也不打扮了,结果真的是给人的感觉年龄大,不漂亮。一个女人经常对着镜子说“我很美,我很漂亮”,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她的自信,自信也是一种美。

  如何让自己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让自己免遭消极心理暗示的影响呢?首先,可以看一些励志的诗歌、书籍,如普希金的诗,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中非常有名的那句“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这样的心理暗示会减轻人在忍受挫折时的痛苦感,提高对挫折的耐受力,也会在精神上给予你力量。

  其次,给自己一个美好前景的暗示。比如,最近一段工作很忙,很累,忙过这段,可以去度假,可以得到某种奖励。想象未来一些美好的事物,也可以提高自己对挫折的耐受力,更好地应对眼前的困难。许多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自觉地做这些心理暗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少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比如,早上赶公交车,眼睁睁看着它在自己面前呼啸而过,就差两步没赶上,心态积极的人会对自己说,“没关系,就当我早上锻炼了。”心态消极的人则会沮丧地想:“一大早就这么倒霉,赶个公交车都没赶上。”这种不良的心理暗示可能会影响她一整天,觉得自己一天都很倒霉。

  任何一个小事儿都可以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能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的人也是一个乐观的人,如果总是给自己消极心理暗示,就容易变成一个悲观的人。悲观的人更容易有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所以,遇到事情要从积极方面去想。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