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疗养频道 > 疗养中心 > 度假休闲 > 为什么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症状

为什么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症状

2019-12-10 来源:一附院内分泌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研究表明,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 36% ,其中男性为 23% ,女性为 49% 。

骨质疏松症主要的并发症是骨折,可导致患者残疾、独立生活能力的丧失甚致死亡,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且发生骨折的患者再次骨折的风险高达 50%。

在世界范围内,每 3 秒就有一人,因骨质疏松而发生脆性骨折。因此对骨质疏松进行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的关键。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常在发生脆性骨折后或者检测骨密度时才发现。因而被称为「寂静的疾病」或「静悄悄的流行病」。

骨质疏松症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疼痛、脊柱变形和脆性骨折。

(1)疼痛: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出现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疼痛通常在翻身时、起坐时及长时间行走后出现,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加重,并可能伴有肌肉痉挛,甚至活动受限。

(2)脊柱变形:可出现身高变矮、驼背、脊柱畸形、胸廓畸形等,甚至影响心肺功能,导致腹部脏器功能异常,引起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等不适。

(3)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通常指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时发生的骨折。如:从站立高度或者低于站立高度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骨折好发部位为胸椎、腰椎、髋部、肱骨近端、桡、尺骨远端、骨盆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再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

为什么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症状?

根据我国近年来的统计数据,骨质疏松症患者中67%为局限性腰背疼痛,9%为腰背痛伴四肢放射痛,10%腰背痛伴带状痛,4%腰背痛伴麻木感,10%不仅腰背痛,而且伴有四肢麻木和屈伸腰背时出现肋间神经痛和无力感。

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骨量减少,尤其是松质骨减少的部位多见于腰椎等处,脊椎产生的腰背部的伸展、弯曲和旋转动作,是日常活动中运动量最大的部位之一。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脊柱承受能力逐渐下降,使得腰背部肌肉等软组织在静止休息时也处于收缩状态,容易产生疼痛。另外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导致骨量丢失及骨膜下皮质骨破坏也可以引起骨痛,由于腰椎椎体松质骨丰富,骨痛明显多于其他部位。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呈现“束带样”疼痛。

骨质疏松症的疼痛有哪些特点?

骨质疏松症的疼痛有其独特性,具体表现如下:

①骨质疏松症的疼痛可以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因为松质骨对骨代谢最敏感,骨量最容易丢失,因此常见的疼痛部位是腰背部,髋部疼痛和膝部疼痛也较多见。

②疼痛性质多为酸痛、胀痛;早期时疼痛只在活动时出现,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可为持续性。

③疼痛与活动关系密切,多在长时间坐、站立、或长时间卧床及劳累后出现。

④疼痛与骨折有关,伴有骨折时,原有的持续性疼痛症状会加重,尤其在骨折部位。

⑤部分患者可伴有“小腿抽筋”。

骨质疏松症骨痛的原因有哪些?

骨痛是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之一,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痛,以腰背部痛为明显。导致骨质疏松症骨痛的主要原因有:

①在骨转换过程中,破骨细胞溶骨,骨骼吸收增加,骨小梁破坏,骨膜下皮质骨破坏所致,以夜间痛为主要表现;

②机械应力造成的轻微骨折,以劳累后疼痛为主要表现;

③骨骼变形导致的肌肉、韧带受力不均,骨质疏松患者活动时,腰背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造成腰背肌肉疲劳、痉挛而疼痛,从而产生肌肉及肌膜性腰背疼痛;

④严重的低骨量衰竭,长期卧床、制动被迫保持某一固定姿势时疼痛会加重;

⑤脆性骨折所致,通常出现在轻微外伤后,例如在受外力压迫,甚至没有外力作用情况下,脊椎椎体出现了压缩性骨折、楔形和鱼椎样变形,从而引起腰背痛。

骨质疏松症的严重程度和疼痛成正比吗?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患者自感全身疼痛不适,但是疼痛的程度与骨质疏松的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关系。

有的人虽然从X线片上看骨质疏松症严重,但是疼痛不明显,而有的人骨质疏松症并不十分严重,但疼痛却十分明显。这是因为疼痛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劳动或活动强度、有无其他疾病、营养状况、疼痛耐受力等诸多因素有关系。如身体素质比较好,肌肉发达者疼痛就可能轻,而年老体弱、肌肉无力者疼痛可能比较严重。总之,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骨质疏松症腰背痛如何与腰扭伤和腰肌劳损腰背痛疾病进行鉴别?
骨质疏松症患者不仅存在肌肉疼痛,而且腰背疼一般局限在腰椎突起部位,同时伴有突起部位的压痛和叩击痛,单纯的止痛治疗效果不好。腰扭伤和腰肌劳损一般有搬重物和体力活动的病史,疼痛多局限在脊椎两侧,经过止痛治疗疼痛可以缓解。

骨质疏松症腰背痛如何与腰椎管狭窄腰背痛进行鉴别?

在临床上,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痛或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腰椎管狭窄多因外伤、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发育不良或退行性变导致,因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而产生疼痛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所谓间歇性跛行,就是患者走了一段路后(通常为数百米,严重时可为数十米),出现一侧或双侧腰酸、腰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蹲下或坐下,休息数分钟后,上述症状即可缓解或消失,然后患者又可继续行走,再行走一段路后,又出现上述症状,不得已,需要再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如此情况反复出现。

间歇性跛行的表现可逐渐加重,即能坚持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要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病史时间较长者可以出现下肢肌肉萎缩,有的还会出现会阴部感觉异常和大小便功能异常。而骑车并无疼痛现象,主要是骑车时,身体前倾,椎管内空间增大,血管不受压有关。这就是所谓“车能行百里,难迈百米步”的道理。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基于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测量的骨密度结果。

*非优势侧桡骨远端 1/3:只适用于髋骨及/或脊椎的骨密度无法测量或分析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过于肥胖超过检查床负荷的患者。

骨质疏松症防治

基础措施: 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骨骼健康基本补充剂。

(1)调整生活方式:

加强营养、均衡膳食: 建议摄入富含钙质、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 0. 8~1. 0 g/kg体质量,并每天摄入牛奶 300 mL 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充足日照: 建议上午 11 点至下午 3 点之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 30 min。

规律运动,适合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包括负重运动及抗阻运动,推荐规律的负重及肌肉力量练习,以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

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

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在充足的钙剂和维生素 D 补充的基础上:

 钙剂: 建议,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 800 mg(元素钙),50岁及以 上 人 群 每 日 钙 推 荐 摄 入 量 为 1 000 ~1 200 mg 。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 400 mg,故平均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量为 600 mg。

维生素 D:  推荐摄入量为 600 IU(15 μg) /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00 IU(50 μg) /d ;维生素 D 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剂量可为 800~1200 IU/d。建议检测血清 25-羟维生素 D[25(OH)D]水平,指导维生素 D 的补充。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