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情形,可能未必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出现,但却是因同一个问题引起的,它就是气虚。下面为大家分别讲讲,为什么这些情况是由气虚引起的。
说话多了就头晕
著名“国医大师”王绵之先生,看病时一定要听病人自己叙述病情,除了为充分了解症状,更重要的是,他要听听病人说话时的气力,帮助他确定气虚的诊断。
只有当病人气不够了、说不动了的时候,才本能的想快点把话说完,而气力不够时会影响吐字的清晰程度。
所以,中医辩证一个人是不是气虚,说话的状态是个重要指标,说话多了会头晕,就是气虚最典型的症状之一。
饭后易犯困
说话多了会头晕,这种人还会饭后易困,这也是大家经常会出现的状况,不过也有些人不犯困,而是饭后头晕、头疼。
其实,犯困和头晕头疼的原因都是:饭后脾气集中力量在消化上,无力将气血运到大脑,大脑因为缺血而头晕或者犯困。
我曾见过一个吃饱了就头疼的病人,查了各种检查没问题,除了吃止疼药缓解,西医再他法,最后是用健脾的中药治好的,因为他头疼的根源是气虚。
久咳不愈
至于久治不愈的咳嗽,对西医是棘手的事,因为没有炎症了,抗生素无效,只能借助抗过敏的办法“按住”敏感的气道,但抗过敏药都有嗜睡问题,难以为人们接受。
这个时候最适合用中医来治疗,中医可以通过补气,来增加身体对各个器官的把控能力,咳也会因此止住了。
多年前,我因为感冒后咳嗽持续了几个月,咳到了生无可恋的程度,后来有和外地来的朋友要吃红焖羊肉,我以舍命陪君子的心态开戒,没想到的是,一顿红焖羊肉之后,咳嗽居然好了!
▲肉桂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久咳气虚严重,红焖羊肉里的佐料,如生姜、肉桂等都是温性的,且有补气的作用,加之羊肉的补血益气,一顿美食就发挥了中医补气药的作用,这既是我的意外收获,也就此对中医有了更深的认识。
黄芪、西洋参
益气圣品
如果你属于说话就累、吃饱了就困、咳嗽难止这三类人,可以试试用黄芪或者西洋参泡水代茶喝。在夏天,西洋参更合适,因为西洋参一边补气一边去火,一般一天的用量是:15克西洋参,10克麦冬。
如果不管一年四季,只要说话多了就头晕,而且还有饭后困的问题,在夏天之外的三个季节,可以用生黄芪10-15克代茶饮。
倘若你能在开春的时候就开始喝,这样既减轻了难以耐受的春困,到了夏天又不至于有说话就晕的问题。
我上大学时,给我们讲课的很多都是现在的“国医大师”级别的名医,我印象很深的是:如果是两节课连续讲,他们的水杯里,一般都会泡着参或者黄芪,就是为了避免说话多了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