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跨文化交流一样处理亲子关系,是优化日常亲子沟通的“制胜”态度,但具体如何去做,许多家长却摸不着头脑。所以,今天开始我们会介绍一些亲子沟通中操作性较强的小技巧,首当其冲的是倾听技巧。
在接受心理咨询师培训时,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认真去倾听每一个来访者的心声,同时避免对来访者造成任何不必要的影响。如果在亲子沟通中,父母能像心理咨询师一样尽可能聆听孩子的心声,小心处理亲子关系,避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应该可能达到很好的亲子沟通效果吧。
然而,父母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父母也很容易忽略对孩子心声的认真聆听。一方面,亲子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海量沟通中大部分却是没有什么信息含量的“废话”,不需要、也不可能时时刻刻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倾听。另一方面,亲子间拥有绝对的熟悉度,父母容易“先入为主”、形成“刻板印象”,而忽视孩子身心成长中的细微变化、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新需求,从而常常忽视了倾听。同时,中国家长以专制型居多,倾向于为孩子做决定,更加容易忽略倾听。
在亲子沟通中,父母的倾听不足,最容易表现为“一心两用”。在日常生活中,亲子沟通的场景往往是这样的:妈妈一边忙着家务、爸爸一边看报纸,也跟孩子说着话。有时候,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心两用”实际上是非常高效的沟通,但也有时候,这种“一心两用”却真降低了倾听的效果。
尽管日常的亲子沟通中时不时出现“一心两用”无可厚非,但如果成为亲子沟通的一般化模式,则可能导致沟通障碍,不利于亲子倾听。试想,爸爸在家的时候总是手里拿着一份报纸,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既没有目光接触,手握报纸也不会摆出其他接纳性强的姿态。那么,当有一天孩子想要跟他开展一段十分正式的对话时,就很难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聆听,沟通的话匣子可能也很难被打开了。所以,“一心两用”不能成为习惯,而应该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调整,该专注倾听的时候还是应该摆出专注的架势来。
不仅忽视型父母在亲子沟通中容易出现“一心两用”、漫不经心的问题,很多专制型父母也可能犯同样的错误,在亲子沟通中缺乏对孩子的足够关注和积极倾听。但改变这样的局面,其实也不难。一方面,在“一心两用”的时候,父母们不妨主动让孩子知道他们在认真聆听孩子所说。比如,妈妈在做家务的同时,也给孩子一些反馈,对孩子正在诉说的内容有积极回应,以证明自己在认真聆听;有时候也可以放下手上的事,跟孩子来一次认真的对话。如此一来,亲子沟通不会永远在父母“一心两用”的情况下进行,即便是,父母也能让孩子知道,他们只是形式上的分心,实质上非常积极倾听着。当然,除了“一心两用”式的沟通,亲子间也应该多一些面对面的认真沟通,丰富沟通形式的同时,也全面提升倾听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