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中医疗养 > 中医药防治的核心看这里就够了

中医药防治的核心看这里就够了

2019-01-29 来源:人民网健康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中医千年的积淀,早在《黄帝内经》时期,流感就以“伤寒”为诊断。而《难经五十八难》提出“伤寒”五种分类方法:“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

今年流感来势汹汹,从入冬以来,仿佛我们身边就从来没有缺少过感冒发烧的朋友和同事,尤其是每年流感传播的重灾区,老人和孩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感冒都是流感,普通感冒其实不需要上医院的。有很多患者本来只是普通感冒去医院一圈,反被流感病毒感染了。如何区分“流感”和"感冒",避免上医院被传染的“悲剧”

一、正确认识流感与感冒

流感是人感染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与“感冒、普通感冒”的病因不同,不是同一种疾病,更不能将两者混淆,流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易变,因此,在不同季节、不同年份会有不同的流感病毒,早期治疗是关键,戴口罩,洗手是常规预防方法。要关注儿童、高龄、孕妇、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

中医千年的积淀,早在《黄帝内经》时期,流感就以“伤寒”为诊断。而《难经五十八难》提出“伤寒”五种分类方法:“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而《周礼》提出了“疫病”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到不同于一般的“伤风、感冒”,是一种具有一定传染性,容易造成流行,发热头痛为主表现的疾病。在预防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处方、药物。

二、发病病因一致,终由正气虚,防治流感中医更有招

现代西医认为“流感病毒”的感染、天气寒温的变化、工作生活的劳累等是流感发病的关键因素。与中医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为诱因夹杂疫戾毒邪的发病认识是一致。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流感的发生与病毒有关,更与正气虚相关,因此,发病季节,不集聚,保护好正气才能更好的预防。

因季节不同、气候不同,中医对流感有“伤寒、热病、温病、湿温、风温、春温、冬温等等”不同的诊断,防治流感方法药物也不同,不仅有效,更不会出现病毒的耐药现象。

2009年甲型H1N1全球爆发蔓延,医药专家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以具有2000多年治疗“伤寒”的经典名方“麻杏石甘汤”和具有200多年治疗“温病”的经典名方“银翘散”为基础方,经过6个多月临床与基础研究,成功优选出了专门针对甲型H1N1流感治疗的有效方剂“金花清感方”。临床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中西医专家的认可,以金花清感方为基础“金花清感颗粒”经过多年临床试验和国家药审中心审核,作为能有效抑制甲型流感病毒,治疗包括甲型H1N1流感的中药新药,正式获得国家批准上市。以连花清瘟胶囊、疏风解毒胶囊等为代表治疗外感发热的中成药治疗流感,也开展了科学规范的临床研究,充分证明部分治疗“感冒,外感发热”中成药治疗流感的有效性。包括这几个药物在内的十多个中成药也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中医治疗的推荐用药。

三、规范治疗,切记滥用退热和抗菌素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仅及时修订了2018流感诊疗指南,更成立了国家层面的流感救治专家组,各省市均有救治体系,各地均结合自身制定了治疗预防方案,推荐了治疗流感有效的处方和中成药,药源充足。因此科学规范治疗是关键,切忌滥用抗菌素和输液治疗。

今冬气候变化较大,忽冷忽热,内有积热、外感风寒引起高热不退,表现为表寒里热以发热、咳嗽、咽痛,并兼有恶寒、肌肉酸痛、头痛等。发烧一般持续5天左右。在及时就诊并正确隔离的同时,也可用白萝卜煮汤或放些葱白等辅助治疗,不仅增加疗效,更能保持“正气”。

体质较强的儿童,可以在大椎穴刮痧退热,体质较弱的儿童则不宜使用。能否使用这类中医外治法,需遵医嘱。

针对小儿的高热,若发烧期长,不要盲目使用退热方法,特别是不能盲目追求捂汗、出汗,否则易损伤正气。

中医药治疗流感的关键在于注重初期和重症的治疗。

四、预防核心“劳逸结合适宜进补

针对大家关心流感的预防问题几点建议:

首先,由于气温变化快,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保暖防寒。保持房间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常洗手,佩戴口罩。

其次,由于冬季人们喜爱进补,容易产生积热内存,很容易诱发流感,因此建议清淡饮食,不宜过度温补。

再次,要注意劳逸结合。现代生活节奏较快,人们爱熬夜,不运动,抗病能力弱,更容易被流感病毒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休息和锻炼。

疫苗注射是流感预防的重要环节,尤其人群集聚者,如幼儿园、学校、机关等。

中药足浴、熏蒸、推拿等外治手段也可增强体质,推荐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