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中心 > 康复理疗 > 糖尿病人要多吃粗粮 打破降糖6个谣言

糖尿病人要多吃粗粮 打破降糖6个谣言

2018-12-17 来源:人卫健康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有7%、8%和9%之分,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平时血糖的控制水平。病程较短的年轻患者对应的标准是7%,甚至可以是6.5%,而预期寿命小于10年的患者应按8%,而预期寿命小于9年的应按9%。

谣言1、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少吃主食

很多人吃了主食,血糖就会变高,所以觉得糖尿病患者应该少吃主食。但是,主食(碳水化合物)作为人体的直接能源,如果摄入不足,身体就会分解蛋白质进行能量补充,久而久之,身体无法维持肌肉量(蛋白质被分解用于供能),整个人就会逐渐消瘦,肌肉力量不足。

不吃主食,能量不够,还会导致焦虑、情绪波动,甚至睡眠不好、忧思忧虑。还有些患者晚上不敢吃东西,夜里睡不好,翻来覆去。其实可以尝试在睡前吃点东西,这样既可以补充身体的能量,又能让晚上睡眠好些。

那问题来了,主食吃多少合适呢?

成人一般每日摄入250g~400g为宜,注意粗细搭配,每天吃50g~100g粗粮。当然不主张多吃,但要按量吃够。

可是有人又担心,吃了主食血糖会升高,其实,吃饭后血糖升高,可以通过运动、药物等方法来解决,但绝不能靠不吃主食来替代。

谣言2、只吃白肉不吃红肉

很多治疗指南是推荐多吃白肉少吃红肉,但并没有绝对到只吃白肉不吃红肉。红肉里的胆固醇含量较高,然而,胆固醇并非一无是处。人身体里的细胞也需要胆固醇来维系更新。人体的一些激素的合成也以胆固醇为原料,比如性激素。

营养补充的精髓在于平衡和全面,而非绝对地“吃”和“不吃”。

糖尿病患者到底能吃什么,不能不吃什么。其实食物方面没有绝对不能吃的,主要是吃多少,怎么吃的问题。

从营养角度来说,各种食物都可以适当根据喜好加以选择并食用,只是要关注烹饪的方式,推荐患者选择炖、清蒸、烩、凉拌、煮、汆、煲这些烹饪方式,因为这些烹饪方式营养成分损失少,不额外增加油脂,容易消化吸收,清淡爽口。

不推荐煎炸、红烧等方式,这些方式对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破坏多,并且会造成肉中脂肪过度氧化,产生致癌物。

谣言3、糖尿病患者要多吃粗粮

经常听到患者说现在每顿都吃粗粮,几乎不吃细粮了。但其实不是患者爱吃粗粮,而是觉得一吃细粮血糖就会高,所以不敢吃,很多患者吃粗粮吃得愁眉苦脸。

事实上,吃了东西之后血糖快速升高,那不能说明不该吃,而只能说明吃得方法有问题。这里就有一个概念,血糖生成指数。

什么是血糖生成指数呢?

即含有同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升高血糖的能力。它是衡量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的糖分持续释放,血糖波动小,不会过早产生饥饿感,有减肥、降脂、防便秘等作用。

相对而言,粗粮的血糖生成指数比细粮低,但只吃粗粮不太容易接受,可以考虑粗细搭配,一顿粗粮一顿细粮交替着吃。另外,还要考虑患者的体质。对于体质较差的人,少吃粗粮;而对于超重或肥胖的人,可以稍微增加粗粮的比例。

此外,多吃蔬菜也是增加膳食纤维的方法,可以多吃点蔬菜补充膳食纤维。

谣言4、糖尿病患者不应吃水果

在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情况下,确实需要少吃或者不吃水果。

但在血糖稳定、控制比较好的情况下是可以吃水果的。

具体怎样算血糖控制较理想呢?

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

就算在可以吃水果的情况下,也要注意食用的时间。吃水果最好在两次正餐之间,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作为加餐食用。切忌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吃了水果后,也要将水果的热量计算到一天的热量当中,在下一顿饮食中减少相应的热量摄入。每天一个拳头大小的水果是相对合适的。

另外要注意选择水果的种类,水果可以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是每100g含糖量<10g的水果,患者可以适量食用,如鸭梨、青瓜、猕猴桃、柠檬、李子、草莓、枇杷西瓜等。

第二类是每100g含糖量11~20g的水果,谨慎食用,种类有香蕉、山楂、桃、杏、鲜枣、海棠、荔枝、芒果、甜瓜、橘子等。

第三类是每100g含糖量>20g的水果,不宜食用。这类水果有干枣、红枣、蜜枣、柿饼、杏干、葡萄干、桂圆、果脯等。

糖尿病患者应该适量摄入水果,因为水果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水果能够促进消化,平衡人体的酸碱度。另外,水果里的果胶、果糖、维生素、钾元素等都对人体肠道健康和整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水果还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等。

谣言5、每天家务很多,忙个不停,无需做运动

很多女患者在家要做很多家务,做家务很忙很累,就认为不需要专门运动了。

当然做家务肯定有利于血糖控制。但是,家务劳动的强度和时间不定,体力消耗不够,属于非常轻度运动。

通过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出运动时需要达到的心率:

170-年龄,即如果70岁时运动的心率就要达到100次。

达到目标心率后,持续进行15~20分钟,若能达到半个小时,锻炼效果会更好。

谣言6、血糖越接近正常越好,高了一定会出并发症

不少人认为血糖越接近正常越好,其实这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对于中年、病程短、无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严格控制血糖。然而,对于反复出现低血糖、年龄大、病程长或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所以,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要制定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

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有7%、8%和9%之分,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平时血糖的控制水平。病程较短的年轻患者对应的标准是7%,甚至可以是6.5%,而预期寿命小于10年的患者应按8%,而预期寿命小于9年的应按9%。

此外,在降糖的过程中,还要考虑血压、血脂等因素,降糖要以不出现低血糖为前提,绝不能以发生低血糖为代价追求血糖达标。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