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一个58岁的大姐来看我的门诊。自述患高血压用某个降压药已经3年了,今天特意来换药。我看她以前的检查,发现没有并发症,而且血压维持的尚可。我问她,你的血压控制的基本达标,为什么要换药?她说,别人说了,一种降压药顶多用3年就必须换药,如果不换就耐药了。他们还说,开始不能用好药,否则血压再高就无药可用了。我当即告诉她,来看医生就不要听被人说的了,别人告诉你的这些说法全是错误的。
像这位大姐临床上持这种错误观念的患者还真不少,而且还不止是这些误区,比如:
不难受就不用降压药;
降压药不能随便用,一旦用了就停不掉(担心药物依赖);
血压正常了就停药,血压高了再吃(按需用药):
长期使用降压药有副作用(因噎废食);
降压药损害肾脏(担心损害肾脏以及
性功能)。等等等等。
许多人在这些误区的误导下,血压得不到控制,并发症无法避免。
高血压长期(一般5~10年)得不到控制,就会出现心梗、脑梗、脑出血、肾衰等并发症,不但缩短人的寿命,而且降低生命质量。可以说,高血压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所以,对待高血压一般坚持三个关键词:知晓、治疗、达标。
知晓:知道是否有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就是高血压;
治疗:出现高血压就要治疗,那么何时开始治疗呢?年龄<60岁的人,只要高血压就应该启动药物降压治疗;对于≥60岁的人,收缩压≥15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就应该药物降压治疗:
达标:不但要治疗,而且要达到治疗目标。<60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即为达标;≥60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5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达标。
我一直对患者说,对待高血压如同对待近视眼,眼睛近视了,配一副眼镜矫正正常就行了,既不影响工作,也不影响生活。如果眼睛近视了就不戴眼镜,那只能过半盲的日子。
目前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包括四类:地平类,沙坦类,普利类,利尿剂。一般的说,降压药的用药原则说:个体化用药,用长效药,联合用药,按时用药,终身用药等。
概括的说:
1、不难受也要用药:高血压是逐渐发生的,高血压的症状如同温水煮青蛙,开始可能有些不舒服,时间长了反而没有感觉了。可是,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感觉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所以,高血压指南总结了大量的病例制定了开始降压的数值,无论有没有感觉都应该用药。
2、高血压需要终身治疗:高血压的形成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是不可逆的,终身患病,所以降压药要终身使用。不是降压药有依赖性,而是终身的疾病需要终身用药治疗。
3、降压治疗的最高境界是平稳降压:血压高了用药,血压正常了停药,这种按需用药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往往导致血压波动,而心梗、脑梗等并发症往往是在血压不稳的时候发生的。血压正常是用药的结果,停了药血压当然反跳了。按时吃药可以保持血液中一个恒定的药物浓度,以维持一个相对恒定的血压,一般推荐晨起空腹口服。地平类中的氨氯地平(代表药络活喜)、沙坦类、普利类都是长效药,每日服用一次即可。为了增强降压效果,减少副作用,往往需要联合用药,通俗的说“加品种不加量”。
4、不可否认,任何药都不能避免副作用。不过,这几类一线药物确实已将副作用控制的很小。再者说了,降压药的副作用与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那是微乎其微的,担心副作用而不用药控制血压,那不是因噎废食吗?
5、民间关于降压药损害肾脏的说法由来已久而且非常顽固,这里的“肾脏”也暗含男性性功能之意。首先,高血压可引起肾损害并加速肾功能恶化,这已经是医学常识,控制血压是保护肾功能(保肾)的最主要措施,沙坦类,普利类,地平类通过控制血压都有保肾的作用,尤其是前两种更是慢性肾脏病的首选用药;其次,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是器质性勃起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降压、治疗动脉硬化也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主要措施。总之,“肾脏”是高血压伤的,而不是降压药。
6、最后,说说这位大姐的误区。一般来说,控制感染不能首先使用高级别的抗菌素,因为一旦发生耐药,便无药可用。降压药不是抗菌素,抗菌素作用的对象是活的细菌,细菌通过变异以及自身的改造来逃避抗菌素的追杀。而降压药作用的是受体,不会变异,也不会自身改造,也就不会出现类似抗菌素耐药的情况。所谓的好药,不但是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小,而且对心、脑、肾等器官的保护作用强,所以选择降压药,哪个好,就选哪个。此外,如果血压控制的很好,就坚持长期用下去,三年换一种药的说法没有任何道理。
延伸阅读:短效降压问题多
一个61岁的女性患者,高血压6年,开始一直在当地的诊所用心痛定(硝苯地平片)治疗,血压时高时低,高压维持在140-150mmHg,按她自己的话说“还凑合”。1年前到一家医院就医,医生告诉她不能长期使用短效降压药降压,就给她换成了一种国产的
硝苯地平缓释片。她用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如心痛定片“过瘾”,效果来的太慢,于是又自行换回了心痛定,每日3次。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10点多钟,没有什么诱因突然出现头痛,明显的头晕,而且面红耳赤,心跳加快。紧急被送来我院急诊,当时血压210/100mmHg,急查脑CT及心电图,没有发现异常。急诊医生以“继发性高血压”收入我科。
1、肾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肾血管性高血压;2、嗜铬细胞瘤。经过详细检查,发现血脂高;左心房增大,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颈动脉有斑块;左肾动脉阻力指数略高0.76,右肾动脉正常。其它未发现异常。最后排除了当初的怀疑,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也许你不禁要问,她一直规律使用降压药,为什么血压不但控制不住,而且还波动这么大呢?
首先说说降压药。
目前的降压药总共分六类,钙拮抗剂是其中之一,是降压的主力用药。该类药物上市较早、家族成员较多。其中的一个代表药叫心痛定,60年底问世,70年代用于临床,我们称第一代钙拮抗剂。该药起效快,但因为血管迅速扩张,病人常常感到头痛、心跳快。而且药效维持时间短,即使每天3次用药,中间的血压也会升高,很难做到24小时平稳降压。而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并发症大都是在血压剧烈波动时发生的,所以说血压不稳定的危害非常大。后来的循征医学还表明,长期使用心痛定降压还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所以,该药目前只作为严重高血压的临时降压使用。
为了克服第一代钙离子拮抗剂的缺点,医药界通过
制药技术给短效药穿上一件特殊的“外衣”,也就是缓释和控释技术,我们称第二代药物,比如
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但此类药的疗效仍不理想,而且不能掰成两半服用。后来又研究发现了长效的钙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称第三代钙离子拮抗剂。该类药物半衰期长达35-50小时,每日服用一次就能24小时平稳控制血压。由于它的作用持续时间很长,病人偶尔漏服一次也不会造成血压升高。
该患者的血压波动以及血压突然升高,考虑还是使用短效药后血压的反跳。所以,我们给她换用了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每日一粒,而且没有加用其它类的降压药。患者使用2天后血压就恢复正常,连续观察几天血压也非常平稳。
其次再说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老年高血压患者,原本药物控制很好的血压突然发现控制不住了,血压很高,高压常超过200mmHg,而且波动明显。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检查是否出现了肾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和糖尿病等,如果冠状动脉、脑动脉发生了动脉硬化,肾动脉也可能发生。但和前两者不同的是,肾动脉硬化发生后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而且不同于其它的肾脏病,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尿蛋白往往不高,所以常常被忽视。如果发现下列迹象,比如脐周听到动脉杂音,双肾大小不一致(相差超过1.
5cm),腹部血管超声检查肾动脉阻力指数升高等,应进一步行血管造影检查以确诊并针对性的处理。
总之,短效降压药不能作为长期降压使用。无论什么原因的高血压,降压治疗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平稳降压、降压达标、联合用药、用长效药、按时用药、终身用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