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电针灸哪一种更适合颈椎病?
摘要:“感觉阈”:当电流开到一定强度时,患者有麻刺感,这时的电流强度称为“感觉阈”。“痛阈”:若电流强度增加,患者突然产生刺痛感,这时的电流强度称为电流的“痛阈”。一般情况下,感觉阈和痛阈之间的电流强度,是治疗最适宜的刺激强度。
自古以来,针灸就作为中医治病救人的主要方法之一,那时候还没有发明电能,只能靠针灸医生来进行手工的治疗,这样很容易产生误差。现代,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医专家们发明了一种电针疗法,依靠电力来进行针灸治病。
电针疗法的概念
电针疗法是在人体的腧穴刺入电针,人体内是有微弱的电流的,电针将电和针两种刺激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刺激,电针疗法就是通过这一原理来进行治病的。
电热针是根据电针原理发明的一种能使针体发热,当刺入机体的一定穴位后治疗疾病的新的针刺治疗方法。
在我国50年代的时候,电针疗法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那时候在中医领域已经有了相当广泛的运用。由于电子技术和半导体材料的快速发展,中医领域也引进了这些高科技的成果。发展到现在,电针已经有很多的种类,不能能进行单一的治疗,还能进行诊断。
电针方法
1、将2支针刺入治疗的有效穴位深度,寻找到应有的针感。
2、将电针机的输出旋钮转到零,打开电源开关。
3、将输出电极分别夹在穴位上的两支针上,慢慢旋动输出旋钮;当肌肉开始收缩时,调整频率及波长旋钮,将频率调到要求程度,再慢慢加大输出量,观察针体周围的收缩,并询问病人的感觉,使其达到适应量。
通电时间
一般5~20分钟左右。针刺麻醉可持续长时间。如果感觉减低,可适当加大输出量,或暂时断电1~2分钟左右再行通电。
电流的刺激强度
“感觉阈”:当电流开到一定强度时,患者有麻刺感,这时的电流强度称为“感觉阈”。“痛阈”:若电流强度增加,患者突然产生刺痛感,这时的电流强度称为电流的“痛阈”。一般情况下,感觉阈和痛阈之间的电流强度,是治疗最适宜的刺激强度。
电针的电流作用
低频脉冲电流通过毫针刺激腧穴,具有调整人体功能,加强止痛、镇痛,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
电热针特点
在针柄上用电阻丝加温至60℃,皮肤下层组织只增加了5℃。大部分的温度被循环的液体所扩散和带走。而电热针是在针体前部产生温度,温度可以直接影响被刺的针感层,最高温度可以烧灼针体周围的组织,起到火针的作用,但针柄及针体根部温度却增加甚微。电热针的出现增强了针刺的效果和治疗范围,实为针刺方法的创举
电针的优点
1.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可提高疗效
2.能比较正确地掌握刺激参数
3.代理手法运作,节省人力
选穴:电针疗法在选择穴位的时候,需要两个以上的穴位,正常医生会选择同一侧肢体1—3对穴位就可以了,太多的话刺激感会比较强,人体很难接受。
电针的缺点:
1.无论是电针灸或是针灸,都无可避免的需要针灸针刺皮肤,皮肤敏感人群极易导致各种皮肤问题。
2.电针灸下针需要找对穴位,才能起到治疗效果,十个医师找穴,会有十个地方,很多程度上人工寻穴,很大的偏差,对于治疗的效果很难把控
3.电针灸需要去专业的中医院才可以,每次电针灸的时间在40-50分钟左右,还不算排队挂号时间。因此一次治疗耗时非常长。
有没有可以替代电针灸的治疗方案?
治未病协会薛主任建议:对于想要电子针灸治疗
颈椎病,却怕痛或皮肤敏感没有时间的患者,可以使用颈养
颈椎治疗仪在家进行治疗。
颈养颈椎治疗仪将医院大型设备治疗程序编程,采用微电脑控制输出,更好的模拟针灸对穴位的刺激。治疗仪通过手机APP控制强度以及时间,所有理疗数据同步反馈,给你看的见得健康治疗
采用硅胶制成贴片,释放电子脉冲,深入刺激穴位,不刺破皮肤无痛感,适合任何年龄阶段的患者使用。
颈养颈椎治疗仪,通过国家(准)字号审批,经过三甲级医院一年临床验证对于反复颈
肩痛患者有明显治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