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将伴随某种特殊疾病的慢性滑膜炎放到相应疾病中作为一种病理变化介绍(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等)。
这里所提慢性滑膜炎主要指由于下列原因所致:
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未能正确治疗,或反复发生同一关节损伤,给滑膜产生重复性损害的结果;
关节内结构异常或有异物,使滑膜长期受到刺激,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腕三角软骨破裂、关节内游离体等;
关节的稳定性破坏或承重力线不正常,使滑膜遭受重复性牵拉损伤,如关节内、外韧带断裂、松弛,肢体关节内、外翻,旋转畸形,或构成关节的某一骨端有发育性障碍。
病理变化
各种疾病所致滑膜炎的早期病理变化均是相同的,其表现为:滑膜充血、水肿,以及滑膜绒毛增生、充血或渗血,这时很难从病理上区别是哪一种疾病所致。
但发展到一定的时期后,不同疾病的滑膜炎也逐渐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在这里提到的慢性滑膜炎则仅见滑膜透明度下降,如坏死则变成黄白色、绒毛浑浊,血管模糊。
由于修复而产生的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机化,使滑膜局限性增厚,形成不规则突起。在近关节边缘部分滑膜血管翳中的滑膜细胞、巨噬细胞和粒细胞可释放出蛋白聚糖酶和胶原酶,使关节软骨基质降解、软骨细胞坏死,最后破坏软骨。
由于炎症的影响,滑膜下纤维关节囊中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及一些大分子蛋白质通过血管壁进入细胞外间隙,而滑膜表面衬里细胞分泌的透明质酸量也增加,这样不仅使关节内滑液量增多,其质量也发生改变。不同的细微变化就成了滑膜炎时一种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有关节外伤,未能进行正规治疗史;或因工作需要(如运动员)可能反复发生关节损伤者。
关节肿痛,行走乏力。由于关节积液使活动范围减小,在膝关节表现为下蹲困难而伸直少有受限;腕关节为背伸受限;肘关节为屈曲受限;肩关节上举受限;踝关节背屈受限;髋关节则为屈曲、内收受限等。
在滑膜炎早期,以关节积液为主,扪之可有波动感;而到晚期,关节肿大是由于三种因素造成:①关节液增多;②滑膜本身增生、肥厚;③关节上下肌肉萎缩,反衬出关节肿大。这种关节积液抽出后关节功能可改善,但活动后积液又将产生。
关节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清亮,黏稠度较好(拉丝度≥3~5cm),容易自凝的关节液。镜下见白细胞总数<3.0×109/L,多核细胞<25%,葡萄糖含量与正常血糖相近。
X线片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退行性改变和骨质局限性疏松。积液明显时,关节间隙增宽。
B型超声可分辨出肿大的关节是以积液为主或是以滑膜肥厚为主。
诊断与鉴别
非特异性滑膜炎的诊断应采用排除法,即是说应分别除外一些能引起慢性滑膜炎的疾病,如前面提到的多种风湿病系列关节炎(见相应章节)。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应与结核性滑膜炎鉴别。后者也为一种慢性滑膜炎,发展到一定时期将表现出结核中毒症状。X线片上早期骨质疏松较严重,到后期破坏软骨而出现关节面不规则破坏及间隙狭窄。
最主要又可行的鉴别方法是关节滑液检查,结核性为黄、混的清淡脓液,容易自行凝固,黏蛋白凝块易碎,白细胞数(20~50)×109/L,中性粒细胞约为40%左右。葡萄糖含量降低,可能在滑液中找到或培养出抗酸杆菌。必要时可经关节镜观察滑膜形态,并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
治疗
1﹒首先应设法阻断诱发慢性滑膜炎的恶性循环。即应预防关节的反复损害,修复断裂和松弛的韧带,纠正关节负重力线和加强肢体肌力训练等。
2﹒在关节肿痛的急性期,局部制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控制症状和抑制积液增加的方法,同时给予理疗和非甾体药物,可较快缓解症状。但停止治疗后滑膜炎仍可复发。
3﹒在慢性滑膜炎时,因关节内积液使关节内压力增高,而氧分压下降,代谢产物堆积,组织释放氢离子增多,pH下降,因此有人建议,在关节穿刺抽液减压后再注入过氧化氢或碱化药液(pH为7.16),可明显改善症状。但关节内注射皮质激素应谨慎。
4﹒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行滑膜切除术。
目前有3种滑膜切除的方式:
①常规手术将关节滑膜大部切除;
②经关节镜滑膜切除术;
③放射性滑膜切除术。即在关节腔内注射一定剂量的放射性核素,通过在关节内释放β射线,使滑膜组织损伤退变,减少关节积液。
以上三种方法各自有其优缺点,值得注意的是滑膜切除术后病人虽不再因关节积液、肿痛而苦恼,但由于正常滑液是关节软骨营养的重要来源,故经长期随访的病人,后期又将发生骨关节病,出现症状或关节活动范围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