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删了
作家周周写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她感觉自己有点不舒服,
但又不想出门,
想去找自己的一个医生朋友咨询一下,
然后用微信给对方发信息,
结果发现自己被删了。
周周一脸懵逼;
“我怎么就无缘无故被删了呢?”
周周找另外一个朋友吐槽:“真搞不懂,我哪里得罪她了?”
没想到朋友直言不讳:“说实话,我也想屏蔽你。”
周周惊愕不已:“为什么呀?”
朋友:“因为你老发鸡汤。受不了!”
周周:“我什么时候发鸡汤了?”
朋友:“你看看你朋友圈,每天至少2条鸡汤。”
周周打开自己的朋友圈,
其实那不是鸡汤,
是自己的读书笔记,记录下来的语句。
但朋友一句话让她哑口无言:
“你读书笔记,你记在笔记本上就好了呀,
为什么要发在朋友圈呀?而且每天还发那么多条。”
周周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发的朋友圈,
很有可能是会打扰到他人的。
心形动态分割线
两个人合不合适,看朋友圈就知道了
我一个特别好的朋友肖杭,
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总监,
收入、相貌都不错,三观也正。
前段时间给她介绍了一个姑娘。
姑娘做咨询的,典型的职场精英,
每天穿着精致的职业装,
出入高级写字楼。
谈吐、见识、收入颇佳。
我想,他们俩应该挺合适的。
谁知道他们见了第一面,
姑娘就撂下话:“我们不合适。”
我问:“为什么呀?你不满意吗?”
姑娘:“性格不合,三观不合。”
我:“你们才见了一面,怎么就知道性格不合,三观不合了。”
姑娘白了我一眼:“现在社交媒体这么发达,
你看看他的朋友圈不就知道了?”
我忙去看肖杭的朋友圈,
第一条说说是前几天加班,团队一起撸串的照片,
拍得那叫一个黑,满图噪点;
第二条说说是上次去广州一个五星级酒店游泳,
比着剪刀手仰八叉在泳池里拍的。
五星级酒店变成了大众游泳池。
还有其它很多照片,都是这样。
我这才意识过来,虽然肖航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总监,
但从他的朋友圈来看,活生生一个理工屌丝男。
再看那姑娘的朋友圈,
都是自己在某演讲、论坛、沙龙会上的图片,
西装笔挺,清汤挂面发一溜儿顺,职场女精英的形象扑面而来;
而生活类的说说,则是自己在家做的早餐图片,
或者在某个咖啡馆吃饭的图片,色香味俱全。
给人留下精致、职场、独立、追求品味生活的印象。
两个人合适不合适,通过朋友圈一下就比较出来了。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两个人在一起合不合适,
看一下朋友圈就知道了。”
甚至有人说,朋友圈比生辰八字准多了,
因为一个人的朋友圈,
就是这个人三观、品味、人品的集中体现。
心形动态分割线
朋友圈的重要性超乎你的想象
小说《离歌》里有一个片段,
我印象非常深刻。
毛北刚认识飘飘的时候,
飘飘惊呆了:“我完全没想到你是一个这么清爽干净的人。”
毛北问她:“那你以为我是个什么人?”
飘飘:“我以为你挺邋遢粗犷的。”
毛北问:“为什么?”
飘飘:“看你的朋友圈啊,
图片那么粗糙,照片从来不修,
而且完全没有构图和角度,
你拍图的时候,都是随手一拍的吗?”
毛北说:“是啊。”
飘飘说:“难怪,一看就知道没有生活追求。”
毛北目瞪口呆:“你就看个朋友圈,
就能判定一个人吗?”
飘飘:“当然啦,社交网络时代,
查查你的朋友圈就知道你是个什么人。”
财经作家李笑来老师说:
“以前的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
我们会基于过往的交往经验评判一个人;
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生人社会,
网络发达,查查他的朋友圈,
就能知道这个人大概的生活习性。”
为什么说朋友圈很重要?
在一个网络发达的生人社会中,
当人们都习惯于通过朋友圈去了解一个人时,
你的朋友圈,就是你的代言人。
其实,朋友圈几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朋友圈是你的名片
想一想,
如果因为业务需要,
有人把你的微信推荐给了客户,
客户想要了解你这个人,
第一时间会做什么?
肯定是打开朋友圈,
如果你的朋友圈都是一些鸡汤,
客户可能会觉得你太年轻;
如果你的朋友圈都是一些养生文章,
客户可能会觉得你太迷信;
如果你的朋友圈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图片,
客户可能觉得你这个人就挺乱七八糟的。
你看,你的朋友圈,
决定了客户对你的第一印象。
朋友圈就是你的名片。
·朋友圈里有你的形象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自拍,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自拍发到朋友圈,
有些人发自拍,
能够很好的宣传自己的形象;
有些人发自拍,
完全是在自毁形象。
不仅自毁形象,还在污染别人的朋友圈。
例如前面说的我朋友肖杭,
他的每一张自拍,
只管自己人上去了,
而从不在乎拍得怎么样,
不在图片清晰度,
人的身材比例是否比较合适,
直接往朋友圈发。
当然,也许你会说:
“我的朋友圈我做主,
我发自拍又不是取悦你的。”
这种话很可笑。
如果你不是为了让别人看到你,
给你的自拍点赞,
那么,你干嘛要把自己的自拍发上去?
既然把自己的自拍放到朋友圈,
当然要呈现最好的自己。
·朋友圈里有你的生活状态
一天发四五条朋友圈的人很无聊,
总是发励志鸡血的朋友圈的人很弱小
每条说说必配自拍的人,
其实内心很自恋。
还有一些,朋友圈和真实的生活状态往往相反,
比如每天发看书照片的人,
未必真的看书;
每天发健身图照片的人,
未必真的健身。
人际关系学家熊太行说:
“基于朋友圈就可以对一个人进行性格归因,
每个人的朋友圈都隐藏着他的生活状态。”
·朋友圈里能看见你的未来
我见过每天在朋友圈里打卡学习英语的人,
先是打卡背单词,接着打卡阅读英文原著,
然后他考雅思考了8.5的高分;
我见过每天在朋友圈晒跑步里程的人,
每天坚持跑3公里,再到每天坚持5公里,
然后他拿到了北京马拉松长跑的奖牌,
50多岁的人,一身肌肉;
我见过每天在朋友圈里坚持写作的人,
先从小故事开始,接着是短篇小说,
然后训练自己写长篇小说,
我看着他做大一个公众号,
出版自己的第一本小说。
当然,我也见过每天在朋友圈晒老公孩子的人,
然后她成了一个全职主妇;
每天在朋友圈晒明星追剧的人,
然后她成了一个脑残粉。
朋友圈,可以看见一个人的秉性,
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坚持;
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有趣;
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偏执;
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狭隘;
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目光短浅。
并从这个人的朋友圈看到他的未来。
·你的朋友圈,藏着你的最终归宿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每一条朋友圈,
是展示给这个世界的,
但更重要的,是展示给你自己的。
那些能被你写下来,
拍下来发到朋友圈的时刻,
一般都是特别的时刻,
那个瞬间值得铭记和感慨。
于是,你的朋友圈,
便是你过往人生值得铭记和感慨,
万千特殊时刻的集合体。
想一想,你也可以试着做一做,
当你翻开自己的朋友圈时,
你是否会为朋友圈的单调而觉得自己辜负了时光,
把生活过得太无聊。
你是否会因为朋友圈的世界太小而觉得自己格局太小,
后悔没有多去看看这个世界。
或者,你是否会为了自己曾经的坚持而感动;
为了自己曾经的拼搏而振奋?
很多人问,我的人生,归宿在哪里?
去看看你的朋友圈,你大概能找到。
心形动态分割线
管理朋友圈,就是在管理你的生活
作家林华华讲过自己学英语的经历,
钟爱西方文学的她在不懂英语的时候,
只能看翻译过来的中文版本,
毛姆、劳伦斯、加缪。
但她读起来,总是没有看过原著的人介绍起来那么有滋味儿,
有人跟她说:“很多好的英文小说,
你不能看中文版的,要去看原著,
只有你懂得了英文语系,才能看出最精华的滋味儿,
你看翻译版本,就像拿着吸管吸顶尖的铁观音,
吸不出什么味儿。”
林华华决定自己去学英文,
一开始怕自己下定不了决心,
决定在朋友圈每天打卡背单词,
看英文文章。
因为她觉得:“如果每天到朋友圈打卡的话,
会有被很多人监督的感觉,
这样才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她就这样坚持了2年,
从打卡背单词,到看文章,再到看书。
她的朋友圈多了一份每日打卡,
她的生活多了一份坚持。
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朋友,
想健身,但怕坚持不下来,在朋友圈打卡,
于是真的把自己练成了健身达人;
想学编程,怕坚持不下来,在朋友圈打卡,
每天写一段小程序,
然后进了腾讯,成了腾讯的工程师。
也许很多人会说:“他们其实就是想发个朋友圈,
和改变生活有什么关系?”
而事实是,他们也许正是因为想发个朋友圈,
然后真的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特别喜欢《猜火车》里面的一段话:
“选择朋友圈,选择更新主页,
选择告诉世界你早饭吃了什么,
选择告诉世界你今天又跑了多远,
选择告诉世界你今天又看了多少书,
你知道有人关注,
但随他们渐行渐远,你也知道,
你的一部分也与他们一并消逝。
但即使关注消失,即使朋友圈关闭,
你会发现,你的生活,真的变了。”
管理朋友圈,就是管理你的生活,
你坚持在朋友圈打卡跑步,
有一天你不再使用,
你的生活,也离不开运动了。
心形动态分割线
管理朋友圈,就是在管理你的形象
作家雪薇写过一篇职场文章,
里面说,社交网络时代,
人最忌讳的,就是在朋友圈里撒泼,发泄情绪。
她曾经是一位商务拓展,
有一次和客户谈判,
准备签一个合同,一起合作开发一款产品。
当时她的婚姻状况不是很好,
和丈夫正闹离婚,
签合同的前一个晚上,
她和丈夫吵了一架,
然后实在忍不住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说说,
长篇大论,痛骂丈夫。
情绪发泄完了。
但第二天,合同也泡汤了。
因为合作方觉得她是一个不靠谱的人,
很容易情绪化,内心很不稳定,
他们对这个项目不看好。
雪薇当时很郁闷,很不明白:
“明明是被丈夫逼成这样的,
他们为什么会觉得是自己情绪化?”
直到后来她才明白,朋友圈是个个人化且公众化的空间,
在朋友圈发泄情绪,
其实就是把负能量传递给每个看到的人,
以此分散自己内心的怨气。
而当别人接收到你的负能量时,
便对你的印象形成了负面看法,
你的形象定乎那一瞬间。
心理学家海德(Heider,1958)说,
当我们给一个人描绘形象,
在解释别人的行为时,我们会倾向于“性格归因”;
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会倾向于“情景归因。”
例如作家雪薇发朋友圈痛骂丈夫,
她觉得自己是在当时忍无可忍,
情绪才会发泄,是基于当时的情景出发的;
而看到的人,尤其是陌生人,会倾向于“性格归因”,
他们会从你的情绪里判断你的性格。
有些人的朋友圈都是鸡汤,
你认为自己的有感而发,
别人认为你是内心矫情且弱小;
有些人的朋友圈都是自拍,
你自己认为是当时心情很好,
别人认为你自恋且空虚;
有些人的朋友圈图片太垃圾,
你认为图片不值得去修调整,
别人认为你邋遢且粗糙。
有人会说,我的朋友圈是我自己的啊,
我爱怎么发就怎么发,
为什么一定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毫不客气地说,这样理解朋友圈的人,
幼稚而且天真。
只有自己最私密的日记,
才是你自己的,才是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而不需要考虑别人看法的空间;
在某种程度上,朋友圈其实是一个公共空间,
每个人都通过朋友圈,
在传递自己的价值观、人品、修养、爱好等等,
每个人也都通过朋友圈,
在了解他人的价值观、人品、修养、爱好等等。
别不把朋友圈当回事儿,
管理好朋友圈,就是管理好你的形象。
心形动态分割线
管理好朋友圈,就是管理好人生的终极归宿
认识一个旅行家,
他从40岁开始,辞了工作,
环游世界,足迹遍布七大洲,
南极也去过。
辞职之前,他在投资银行工作,
薪资福利资源都是顶尖级别的。
我问他:“你都已经有了这么多了。
在别人眼里这么成功了。
为什么要放下这一切,
自讨苦吃,去旅行?”
他讲了他的故事,
一个很平常的晚上,他失眠,
于是打开自己的朋友圈还有facebook,
看看过往这十几年,自己都在做什么,
后来越看越起劲,索性把之前自己存储在邮箱里的日记都看了,
他突然觉得自己好失败。
他从小的愿望,是成为一个旅行家,
像哥伦布一样,去到每一个新世界,
但这几十年来,他从未为此做过一件事。
他开始恐惧,如果自己明天就行将死亡,
自己一定会后悔遗憾,
于是他决定辞职,去看看这个世界。
他不希望自己离开人世的时候,
自己的生命简历上,
满是工作经历和那些做得特别成功的项目,
他希望能在这个世上多留下一些足迹。
你是否也曾打开过自己的朋友圈,
回看那些被自己记下来的时刻?
你是否因为这些时刻过于寡淡,
而感觉自己的生活太无力?
你是否因为这些时刻偏离你的设想,
而感觉自己在过分屈服于这个世界?
你是否因为这些时刻,
记载你曾经拼搏的过往,
而感觉热血沸腾?
你是否因为这些时刻与你内心那个念头毫无关联,
而感觉自己对不起生命?
美国思想家戴维·布鲁克斯说过一段话:
“世间存在两种美德——简历美德和悼词美德。
前者指的是你拿到市场上的技能,
后者指的是葬礼上谈到的品格
——你友善、英勇、诚实、忠实吗?
你有深爱的能力吗?”
简历美德,可以在你的工作简历中看到,
悼词美德,可以在你的朋友圈看到。
你这一生,都把时间花在哪里?
那些被你记录在朋友圈的时刻,
是否令你感觉找到了人生的归宿?
还是令你感觉荒度人生?
“朋友圈简历”是一份比你工作简历更重要的,
更能展示你生命价值的简历。
如果你对人生感到不满,
你可以去看看你的朋友圈,
你会找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然后去管理,去改变。
管理好你的朋友圈,就是为你找到人生的最终归宿。
心形动态分割线
对于朋友圈,你应该知道这些
那么,如何管理自己的朋友圈?
在逻辑思维,著名人际关系学家熊太行先生,
提出了13点管理朋友圈,
利用朋友圈管理生活,
管理你的形象的方法:
·微信朋友圈是你在另一个空间的生存方式。它不是朋友圈,它就是你,是你的公众人格和隐形简历。
·最好的朋友圈状态是“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工作的时候,斗志满满;休息的时候,珍惜时光。天天晒吃喝玩乐,会显得玩物丧志;每天晒加班,则会令人生厌。要显示自己安排生活、管理时间的能力,而不是经常地抱怨。
·永远不要在朋友圈说自己不好的事情,哪怕是自嘲也尽量不要。同样,如果有人在朋友圈自嘲或者自黑,除非是能开得起玩笑的铁杆好友,你的回复一定应该是:“你不胖!”“挺好的呀!”
·观察并学习你喜欢的人的朋友圈。如果发现某个朋友写同一件事,见识比你高明,态度比你阳光,有更多的赞和评论,那就应该去学习和效仿。
·善用“分组提醒”功能。如果想加强和特定朋友的关系,就选择“@某好友”提醒他们看,这样对方会感受到,你是把他当作特殊的人来对待的。
·朋友圈是了解一个人最便捷的渠道。经常提醒大家“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强化个人形象的好方法。
·不要在朋友圈发负能量,尤其不要发含含糊糊、指桑骂槐的负能量。对号入座,最容易群伤。就算没有得罪人,担心你的人一拥而上的关心和询问,也要浪费很多时间解释。
·谈论失败时,加点儿幽默感在里面。如果对自己的幽默感没有信心,就不要谈论失败。
·不要过多展示个人生活的细节。微信现在逐渐转向工具的属性,越来越多的生人出现在朋友圈里,过多暴露自己的生活细节,是很不明智和很不得体的。
·展示一些独处的时间,会拉近和看朋友圈的好友的距离。夜跑、瑜伽、钓鱼、看花、放风筝、喝茶、做手工,都很像一个人在做,也是放空自己、排解压力的好方法。
·硬要对比的话,晒宠物比晒娃强,晒娃比秀恩爱强。不要真觉得“撒狗粮”是温暖的事,没那么多人真正关心你的家庭生活。每次大家在看朋友圈收获你信息的同时,也都在重新评估你的价值。
·除了经营朋友圈的内容,也要积极经营朋友圈的“关系”——对别人朋友圈的内容要有反馈意识。具体可采用“三级反馈系统”:最简单的点赞、特定的内容评论,最大技巧在第三级:如果对方发出了比较特殊的内容,比如生病或者有大事,最好的方式是直接私信表示关心。
·请谨记,朋友圈状态只应有三条:我挺忙,但很好;我很强,且有用;我这人很有趣。
心形动态分割线
我知道朋友圈会逝去,
我知道你留下来的一张张图片和一句句文字会被信息淹没
我知道也有人会从你的朋友圈离开,
但我一样知道,
即使朋友圈被淘汰,
你不再在上面发你健身跑步学习的状态,
但你的肌肉已经练成,
你的学习习惯已经塑造,
即使有人从你的朋友圈离开,
你不再和他有联系,
但你必须相信,
你在他心中通过朋友圈留下的印象,
一定是你当初管理朋友圈时,
对外输出的良好形象。
管理好你的朋友圈,
因为那就是你的生活,
你的简历,你的形象,
甚至,那就是你的人生。
捷诺达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用于经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或正在接受二者联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健客价: ¥140本品用于控制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CKD)成人患者的高磷血症。
健客价: ¥369本品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用于经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或正在接受二者联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健客价: ¥142本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用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达最大耐受剂量血糖仍控制不住或正在接受维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
健客价: ¥180.5捷诺达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用于经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或正在接受二者联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健客价: ¥328吸入丙酸氟替卡松给药可预防性治疗哮喘。 成人: ·轻度哮喘:在每日规律治疗基础上,需间歇性给予支气管扩张剂药物缓解哮喘症状的病人。 ·中度哮喘:正在接受预防治疗或单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但其哮喘仍是不稳定或继续恶化的病人。 ·重度哮喘:重度慢性哮喘病人,以依赖皮质激素全身给药才能充分控制症状的病人。一旦开始使用吸入型丙酸氟替卡松,能显著减少或撤除许多病人对口服皮质激素的需求。 儿童: 任
健客价: ¥75.5吸入丙酸氟替卡松给药可预防性治疗哮喘。 成人: ·轻度哮喘:在每日规律治疗基础上,需间歇性给予支气管扩张剂药物缓解哮喘症状的病人。 ·中度哮喘:正在接受预防治疗或单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但其哮喘仍是不稳定或继续恶化的病人。 ·重度哮喘:重度慢性哮喘病人,以依赖皮质激素全身给药才能充分控制症状的病人。一旦开始使用吸入型丙酸氟替卡松,能显著减少或撤除许多病人对口服皮质激素的需求。 儿童:任何需
健客价: ¥100(1)异烟肼与其它抗结核药联合,适用于各型结核病的治疗,包括结核性脑膜炎以及其他分枝杆菌感染。 (2)异烟肼单用适用于各型结核病的预防: ①新近确诊为结核病患者的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 ②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强阳性同时胸部X射线检查符合非进行性结核病,痰菌阴性,过去未接受过正规抗结核治疗者; ③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或长期激素治疗的患者,某些血液病或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白血病
健客价: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