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给我的一位导师做电话支持时,听到她在电话那头无奈又愤恨的说她的一位访客“这人怎么能把自己的生活搞成这个样子!”
虽然这种评判对于咨询师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有着严重的影响,而且在评判对方时,支持对方改变的力量就消失了。但我今天想谈的并不是关于一个心理导师的自我修养,我想谈的是:
为什么在中国有这么多人都可以做到纵容自己的生活不断变糟,宁可选择“忍”,也不去面对和解决!
作导师的工作,让我有机会看到很多人的生命故事,不得不说,我对于中国人忍受痛苦的能力是非常震惊的…
有时我第二天要出差,但访客非常着急的要见我,根本无法等到我出差回来,于是只好临时安排晚上的时间给对方。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好几次,来的人通常都已经处于“病入膏肓”的阶段,不来则以,一来就火急火燎。
原因很简单——因为已经“忍”到极限了,一分钟也忍不下去了!
通常来说,人们练就上乘“忍”功有三个重要原因:
自我生命标准太低
侥幸心态
自我阉割式的归因习惯
自我生命标准太低
很多人在和亲密的人吵架时,是把积压很久的怨气一股脑用一种崩盘式的方式表达出来,说出很刻薄的话,对方感到伤害再愤恨的回击更恶毒的话,两个人的心都被狠狠的戳伤,两个人的关系也被撕扯的稀巴烂,盛怒之下想掐死对方的心都有……架吵完了,几天都不说话,等气慢慢消了,双方又假装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般继续生活。
不去面对之前发生的事情,不会郑重的道歉,不会去见关系咨商师,即使和对方在同一间屋子里共处时,深深的裂痕就摆在眼前,关系如履薄冰,但好像只要晚上对方还能回家,三餐继续,日子就可以继续这样过下去。
如果问当事人,发生了这么大的冲突为什么不去跟对方深入的沟通?通常的回答是“谈了也没用”或者“越谈越糟”,如果你继续问那为什么不去寻找更专业有力的支持,这样生活不难受吗,为什么不去为自己争取更有幸福感的生活状态?
他们的回答通常是:
“过日子不都是这样吗”
“大家都这样,还有人…,我这还算好的了”
“我只是想好好过日子,也没多大要求”
你觉得生活都是这样,是因为你父母周围的亲朋好友都是这样,因为你没见过在关系中可以安全地向对方敞开心表达心底最隐秘的脆弱,可以完全地爱着对方却不用控制对方,可以彼此支持却没有半点牺牲或看轻对方,可以平等尊重而且彼此欣赏,可以彼此独立却又彼此忠诚,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决定并且相信对方一定会信任并全力支持…
但是,很多人因为没体验过甚至没见过,因此就以为这样的关系不存在,所以把那些充满控制、猜忌,牺牲、隐忍、愤怒、小心翼翼的关系当做理所当然,以为这就是正常的生活。
迪斯尼最新2015版的《灰姑娘》里,辛迪瑞拉初次见到王子说了一句台词正道破了这个秘密,“正常并不代表正确!”。
当自己过去生活的历史经验(原生家庭的生活基调)和现在生活的环境(亲朋好友的生命状态)已经制约了你的世界观人生观,当你把混乱充满焦灼纠结的生活状态当做生命的常态时,出去见见世面就变得很重要了。
韩寒在《后会无期》里说,你连世界都没见过,哪里的世界观?
无论是读书(有品质的好书),上工作坊,旅行(和高能量的人一起)都是重新冲刷内在框架的很好方式。
我所有见过那些把自己的生活过的风生水起的人,都是很“贪心”的人,他们眼界很高,世界很大。他们很早就决定,我的生活绝对不止是这样!甚至在别人眼里还很不错,他们都不能忍受生活中不同领域的“鸡肋”来消耗自己的生命,而大刀阔斧的去改变,绝不将就。
看到原来世界上真的有人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过的多姿多彩喜悦幸福,而那些人也没什么三头六臂,起点也未必比你高多少……
看的多了,见识广了,见过好东西了,自然就会提高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标准,就不会甘于“搭伙过日子而已”“过一天算一天”“差不多就行了”,也不会还把将就当做美德,终于不是让日子来过你,而是真正开始掌舵你的生活……
侥幸心态
这种人就是一个“混”字大法,关系中遇到各种不舒服,都抱着侥幸心理:
“我想忍一忍就过去了”
“我以为时间长了就会好的”
“我觉得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
“我想孩子大点懂事了就会好了”
归根结底一句话——“我期待在我不做任何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问题慢慢消失,事情会自然变好。”
你混你的生活,你的生活自然就会混你。
这些在关系中积压的负能量绝不可能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只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累积到某个临界点时爆发,不是正面表达就是侧面表达,这种靠逃避和不面对问题所维持的关系也许表面上还过得去,同出同进,也没多少激烈的争吵(害怕冲突,都隐忍下来)。
这种关系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涛汹涌,只要发生一个导火索性质的事件,就会新仇旧恨连本带利一起算,要么不爆要爆就会及其猛烈,直接割裂关系,离婚,断绝关系什么的。还有更会逃更会忍的,就把这些关系中产生负面情绪的淤堵压抑到自己的身体里,形成疾病,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那些处于常年争吵冷漠的家庭关系中的人都是一身的病痛。
宇宙法则有物质不灭定律,同样有能量不灭定律。所有在关系中形成的情绪都是一种被堵塞的能量。把头埋在沙子里假装问题不存在的解决方式是一种儿童式的自欺欺人。就好像孩子害怕怪物来的时候,通常就用被子把头蒙住,然后就安心了。
吓人的怪物是儿童幻想出来的,但成年人在关系中造成的裂痕是真实存在的,需要去面对和修复,越早修复越容易,末病可比未病难治多了,等病入膏肓时,医术再高明的医生也只能说,回家吧,想吃啥就吃点啥吧。
有人可能会说,我想面对想解决来着,可解决不了啊,所以只能自我安慰啊,不然日子还怎么过啊。
在关系教练中有个很重要的守则——每个人都具备让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只在于他是否能使用出来。
事实上之所以解决不了问题是因为自己一开始在看待问题的角度上就是错误的,把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给阉割掉了。
这就涉及到下面谈到的归因方式。
自我阉割的归因方式
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都是不同的,都被自己养育者的信念系统,过去的生活经验,平时摄取的各种信息来决定。或者换种说法,这些从小到大,你有意或无意摄取的信息,造就了你的人格特征,决定了你今天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定义自己的历史,以及所有的信念体系。
童年时期先放一放,看看成年之后的你都习惯于摄取怎样的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
你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
是肥皂剧,综艺节目,纪录片,时事评论?
选择看什么类型的影视剧:
言情片,战争片,国产剧,韩剧,英剧?
看什么书:
或者不看书?
你身处的环境:
你经常出入的场合,例如KTV,酒吧,公园,健身房,图书馆?
你有没有出过远门:
有没有去过和自己生活文化完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你周围重要他人的类型:
是什么思维类型,他们又习惯怎样的归因方式,什么样的工作类型,年龄结构,收入水平?
这些都会决定你习惯的归因方向和深度。
归因习惯的不同=解决问题的结果不同=生活境遇的不同=命运的不同
在这里科普一个心理学知识—归因象限图
后面的举例的编号是属于不同象限的位置。
内——外
内归因就是把这件事归结为自己的原因导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有怎样的信念系统,我做了什么导致这个结果,外归因就是由他人的原因导致,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有怎样的信念系统,他做了什么导致的。
内归因:摊上这样的事还不是因为我命苦②;我当时不要解释,直接道歉就好了①;生活在这样一个体制下,我只能做这样的选择②。
外归因:他们男人都是这样的④;没办法,青春期就是这样④;
可控——不可控
可控和不可控归因。导致这件事发生的因素是可以通过人为控制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思考习惯,情绪习惯,语言习惯等),还是无法通过人为控制改变的,天气,时代,大环境等等。
可控性归因:如果我能多关心关心她,她就不会这样了①,如果我平时少一点抱怨多一点肯定,我们关系就会不一样了①,他能少玩下手机,多跟我说说话,我就不会那么生气了③。
不可控性归因:谁叫我是个女人②(性别不可控);爷爷奶奶再怎么对孩子好,孩子都更喜欢爸妈②(身份不可控);还不是因为我年纪大了他才嫌弃我②(年龄不可控);还不是因为我没钱②(财务现状不可控),我知道我脾气不好;但我就是这性格②(性格不可控。
这里要特别注明一下,其实性格,脾气完全属于可控性因素,但如果当事人对心理学不了解就会理所当然把这个归于不可控因素,形成极大自我限制,等于用自己的腰带绑住了自己的脖子。应该属于象限①这个区域。再不通过学习给自己松绑真的就自己栽在自己手了!)
无论是象限③④都是把问题的责任推向外部因素,归因在象限②的人看似在找自己的原因,其实只是没有把责任推向某个具体的人,而是某种更庞大的系统或不可抗逆的力量,比如命运,性别,时代,国家,体制等。其实是一种比把责任归因到别人身上更隐蔽的撇清自己责任的方式。
所有的自我阉割内在力量的归因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绝不会出现在象限①这个部分。
把解决问题的责任推出去,解决问题的力量也就推出去了。
把责任推出去,去抱怨,诉苦,做个祥林嫂是很容易的,就算全世界的人都觉得你不用负责任很无辜,然后呢,然后生活的结果依然是你自己来承担。
生活不如意,却总是忽略生活中那些有机会将生命翻盘的关键线索,而错失解决问题关键的人,都常常在不如意的事件中有一种很无力的感觉,仿佛被命运狠狠的卡住了喉咙。但其实只要愿意在象限①上归因,很快就会体验到力量感和希望。
蜘蛛侠里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同样正确“责任越大能力越大”。
不要把生活的困苦当做常态,并习以为常,那只是我们祖祖辈辈在过去的年代中苦苦求存时遗留下来看待生活的陈旧眼光,到了今时今日早已不适用成为我们现在的生活基调了。
认真的对待生活,不要糊弄她,我敢保证你绝对不会喜欢承担糊弄生活的代价。
不要以为维持现状会很轻松,万事万物的能量都是流动的,你也是一股流动的能量,期待一直让自己的生活保持原样,就好像在一条湍急的河流中试图把船固定在原地不动一样,维持现状所付出的代价,并不会比往前跃迁要轻松。
千万不要对痛苦麻木,保持敏感,拿回对生活的主控权,对自己的生命抱有更大的野心。
无论你期待自己拥有怎样梦想的生活,你都可以拥有……
因为,你绝对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
用于定量测量采集的人体新鲜毛细血管全血样本的葡萄糖含量。产品不可用于糖尿病的诊断筛查,也不可用于新生儿的血糖测量。
健客价: ¥229该产品适用于测量18周岁及以上的成人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水平,用于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不能作为治疗药物调整的依据。扫描检测仪中内置的血糖血酮检测模块可用于测量采自指尖、前臂、上臂或拇指根部新鲜毛细血管全血中的葡萄糖浓度,和采自指尖和静脉的新鲜全血中的β-羟丁酸浓度,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也不能作为治疗药物调整的依据。与其配套的辅理善瞬感软件可以帮助患者或医护人员查看、分析和评估由扫描式葡萄糖监测
健客价: ¥450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 1、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 2、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 3、关节炎:除
健客价: ¥3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1. 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2. 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3.关节炎:除风
健客价: ¥4.5该产品与配套的血糖试纸条配合使用,用于体外监测人体毛细血管全血中葡萄糖浓度。该产品可以由专业人员、熟练掌握该项操作的患有糖尿病的非专业人员或其家属在家中或医疗单位进行血糖监测。该产品只用于监测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的效果,而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也不能作为治疗药物调整的依据。
健客价: ¥399该产品与配套的血糖仪配合使用,用于体外监测人体毛细血管全血中葡萄糖浓度。该产品可以由专业人员、熟练掌握该项操作的患有糖尿病的非专业人员或其家属在家中或医疗单位进行血糖监测。该产品只用于监测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的效果,而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也不能作为治疗药物调整的依据。
健客价: ¥99该产品与配套的血糖试纸配合使用,用于定量检测人体毛细血管全血中葡萄糖浓度;可以由临床单位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该项操作的患有糖尿病的非专业人员或其家属操作;只用于监测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的效果,而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也不能作为治疗药物调整的依据。本品为重复性使用医疗器械。
健客价: ¥599该产品适用于测量18周岁及以上的成人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水平,用于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不能作为治疗药物调整的依据。扫描检测仪中内置的血糖血酮检测模块可用于测量采自指尖、前臂、上臂或拇指根部新鲜毛细血管全血中的葡萄糖浓度,和采自指尖和静脉的新鲜全血中的β-羟丁酸浓度,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也不能作为治疗药物调整的依据。与其配套的辅理善瞬感软件可以帮助患者或医护人员查看、分析和评估由扫描式葡萄糖监测
健客价: ¥1350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传感器:该产品适用于测量18周岁及以上的成人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水平,用于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不能作为治疗药物调整的依据。扫描检测仪中内置的血糖血酮检测模块可用于测量采自指尖、前臂、上臂或拇指根部新鲜毛细血管全血中的葡萄糖浓度,和采自指尖和静脉的新鲜全血中的β-羟丁酸浓度,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也不能作为治疗药物调整的依据。与其配套的辅理善瞬感软件可以帮助患者或医护人员查
健客价: ¥900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本品用于单药治疗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 雅培—辅理善瞬感传感器:该产品适用于测量18周岁及以上的成人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水平,用于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不能作为治疗药物调整的依据。扫描检测仪中内置的血糖血酮检测模块可用于测量采自指尖、前臂、上臂或拇指根部新鲜毛细血管全血中的葡萄糖浓度,和采自指尖和静脉的新鲜全血中的β-羟丁酸浓度,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筛
健客价: ¥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