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心理疗养 > 为什么我们不敢恋爱了?|单身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不敢恋爱了?|单身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017-09-20 来源:壹心理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如果你结婚了,你会发现,并不是童话中所说的happyending,但是也并不一定是别人口中所说的一地鸡毛。这取决于双方二人感情基础以及愿意在经营婚姻上拿出的勇气和智慧。

  最近,一则新闻上了微博热搜:

  对!团中央要帮“大龄未婚青年”,也就是单身狗,配对另一只单身狗了!一时间,潜藏在各个角落的大龄单身男女都出来了。

  是什么让团中央都不得不出手了?

  其实,国家对大龄未婚青年越来越多的担忧也不是空穴来风。

  2015年由中国妇联发起的《中国幸福婚姻家庭调查报告》称,目前我国平均结婚年龄为26岁,男性比女性高2.3岁,四分之三的男性在25至34岁之间结婚,超过九成的女性在30岁之前结婚。

  而更为突出的是,沿海大城市平均婚育年龄更高,以上海为例,2014年来自上海市居民平均结婚登记年龄为男性34.43岁、女性32岁,这已是这组数据连续第五年呈上升趋势。

  这些数据意味着全国年轻人进入了晚婚模式,而大城市情况更为突出。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结婚越来越晚,迟迟找不到“合适伴侣”呢?

  如今出现的晚婚或者不婚,其背景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

  工作压力上升,女性受教育水平大幅提高,自我意识觉醒、专业化分工提高独立生活的便利性等等,传统婚姻动机中的经济、繁衍需求都在下降,且社会对于晚婚甚至不婚的包容度在提高,与之伴随的,人们开始更看重婚姻的质量。

  这些因素都会成为晚婚或者不婚的动机。

  只是,我们无意在社会大背景方面去废笔墨,我们更想探讨的是为什么有些人明明从心理需求上很想结婚,但却找不到“合适”伴侣。

  在个人心理成长方面,我们有哪些能够努力的地方?

  不敢恋爱,怎么结婚?

  工作上认识的一位30+的姑娘,外形出众,口才一流。

  私下交流,知晓其在大学的时候还曾经是校园的风云人物。身边一直不乏追求者,可是细细交谈下来,她竟然一次恋爱也没谈过,让我甚为吃惊。

  讲起恋爱来,姑娘头头是道,说其择偶标准,也是扔了一箩筐的感觉。

  “有遇到过这样的类型吗?”

  “当然有,胡歌啊!”

  深入聊下去,我发现她跟很多不敢谈恋爱的人一样。

  深层次的原因是害怕在恋爱中经历背叛、冷淡、抛弃等一系列体验,干脆连尝试也放弃了。

  每次遇到一个有可能发展的男性,都会觉得某点东西不符合自己的期望,不可能幸福,所以干脆躲着不发展。

  或者又是看见自己真心喜欢的人,又担心对方嫌弃自己不够美,不够好,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

  年华就在这种诸多恐惧中蹉跎了。

  如果你幻想着直接找到一个完美的对象,然后跳进婚姻,从此过幸福的日子,恐怕没那么容易。

  这世界上其实没有人是为你量身定做的,都是需要经过二人真刀真枪地相处,在共同经历事情中间去学习,才有可能磨合到位,相安无事。

  恋爱的经历是谈出来的,不是从书本和电视剧里学出来的。

  只有在相对丰富的恋爱经历中,我们才能渐渐看清楚自己在爱一个人中会拿出多大的勇气和能量,在遭受背弃的时候又是如何在绝望中一点一点找回自己。

  只有恋爱,我们才知道自己的喜好,也知道自己跟什么样的人呆在一起才最舒适。

  怕就怕,婚前因为经历太少,对婚姻和另一半都认识不到位,婚内面对困难的智慧和能力又不足,常常拿逃避和婚外情当了自己盲目选择、不擅长经营婚姻的遮羞布,还美其名曰“我们感情不好”、“我一开始就不爱ta”。

  想结婚,恋爱谈崩了

  现代社会里,恋爱是婚姻的前奏,然而,在中国社会里,我们常常把这两者捆绑的太紧密。

  上大学前,父母一再叮嘱,不能谈恋爱,要以学业为重,成长路上的那些小喜欢、小暗恋和地下情都是偷偷摸摸,不得畅快,甚至是大学阶段,也有不少人的父母不允许孩子谈恋爱,然而等到大学毕业步入社会,我们已经直接到了适婚年龄,父母开始催着结婚。

  这个时候,自然而然的,恋爱很容易被直接关系到结婚去。

  可是此时面对的现实是:

  年纪有点点大、身体早熟透了,但是再不努力就好像就剩下了,于是,找到一个爱人就一直在心底衡量他是否适合结婚。

  若是太看重结果,恋爱关系反而容易经营不好。

  《欢乐颂》里,邱莹莹和曲筱绡拥有非常不同的婚恋观。

  在小蚯蚓的观念里,谈恋爱就是奔着结婚去的,如果不是以结婚为前提的交往,那就是耍流氓。

  可小曲认为,恰恰是婚姻让恋爱变得功利,婚姻应该是两人相爱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一开始就想着结婚,目标性太强,破坏了恋爱的感觉。

  双方所站的角度都有道理。

  小蚯蚓的观点,恰恰是不少适婚年纪的人尤其是女性容易持有的观点。

  但小曲的观点或许从另外一面启示我们:

  越是想与对方有个结果,就越容易患得患失,失去了享受爱情的滋味,度过了初见时的美好之后,各种原本没有必要过于在乎的东西就会渐渐浮出水面。

  我们给恋爱绑上的东西太过沉重,渐渐压垮了通往婚姻的桥梁。

  其实,什么是结果?

  如果放到人生的长河中看,一个人跟你恋爱而不能结婚或者跟你结婚了又离你而去,只代表他与你生命中的缘分没有那么长而已。

  但是,一起度过的那些时光和沉淀下来的情谊才最重要呀。

  我们并不能因为一个人曾经来到你生命中又没能结婚而说这段感情没有结果。

  毕竟,在离婚高发、癌症高发的年代,谁又能保证离别人世的时候,就是你眼前的爱人送你呢?

  何不如《欢乐颂》里小包总对安迪说的那样,“你只要放轻松”好好享受就行。”

  当双方二人相处十分愉快并且觉得愿意共度一生,结婚只不过是形式和时间问题。

  终于有了伴侣,却恐婚了

  工作上的一位朋友,几年前一起参加培训,好好八卦了一下感情经历。

  彼时她有一个正在交往的男朋友,但是她说出了很多对于二人结婚后的担忧,虽然男方学历家庭都很好,但是不够细心体贴,我仔细倾听并引导其继续观察,如果实在是觉得不适合,可以再考虑考虑。

  几年之后,再见到她的时候,她换了男朋友,较之以前的男友而言,这个男友很体贴,也很细心,可是她仍然担忧婚后会有很多问题。深聊下来,她不是对男方有多么不满意,而是对婚姻本身信心不足,用标签的贴法,叫做恐婚。

  现在二人相安无事,可是生了孩子怎么办?

  有婆媳矛盾了又怎么办?

  到时候我会不会过得不幸福?

  万一离婚了又怎么办?

  恐婚背后难以忽视的担心包括:害怕婚姻的不长久;怕承担婚姻中的责任和义务;害怕处理复杂的家庭关系;害怕生育;对彼此感情不够有信心。

  在结婚前对婚姻持谨慎态度是对的,不过如果是过于担心我们就值得考虑了,到底是找的人不适合自己,还是说来自于自身内在的原因更多一些?

  在结婚前犹豫不决的人或许可以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

  双方目前的感情状况如何,是否有与之结婚的内在动机(非父母和其他外在的原因)?

  我们在一起是否感觉快乐轻松?(包括性)

  我是否愿意与对方一起努力,共同承担婚姻中产生的各种困难?

  如果这些答案都是毫不思索的肯定答案,结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结婚了,你会发现,并不是童话中所说的happyending,但是也并不一定是别人口中所说的一地鸡毛。这取决于双方二人感情基础以及愿意在经营婚姻上拿出的勇气和智慧。

  但是,无论你结婚后能走多远,你都有机会有以下收获:

  看到未曾了解的自己;

  体验前所未有的亲密关系;

  从理论到实践,学习如何真正成为一个为自己人生负责的人。

  放下恐惧,去恋爱吧!

  生活是最好的修行,而婚姻,恰恰是其中重要的一课。

  在选择不婚或者结婚年龄越来越晚的社会里,其实你完全可以不必要太在乎“大龄青年”这个称呼,更不用觉得这是个问题。

  大龄未婚青年,他不是一种身份,仅仅是当前的一种状态而已。这对于婚姻而言有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的。

  与其陷在“大龄未婚青年”带来的各种焦虑和压力中,倒不如多学习一点亲密关系和个人成长的课程,对自己和伴侣有更清晰的了解。

  所以,感谢团中央的帮忙,但你不能指望坐等国家“发对象”。

  最重要的是,你得放下恐惧和担忧,谈恋爱去,这才是正事。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