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洗脸不洗,让刷牙不刷,可怕的两岁到了,多羡慕别人有个温顺的娃。摊上一个“叛逆”娃,我们该怎么办呢?
智慧爸妈这样理解萌娃“叛逆”:
叛逆不一定是坏事,
还很可能是件好事!
“叛逆”是孩子的自主意识在抬头,渴望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掌控权。有很多人,一辈子都由父母做决定,连婚姻也是父母为TA选择的,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这样,那么,“叛逆”就不是一件坏事。“叛逆”来得早,很可能是件好事,它意味着:你孩子的自主意识正在萌发,TA在尝试一定程度上与你分离。
两岁以前的孩子与主要抚养人处于共生状态,简单说,就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而两岁以后的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开始有“你的”、“我的”意识,因此TA用“不”来表达TA独立于你的意志。顺利度过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承受一定程度地与养育者分离,逐渐适应社会生活。因此,允许孩子说“不”,逐渐培养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是这个时期的关键任务之一。
聪明爸妈
善于“利用”萌娃难得的“叛逆”
巧施妙计,正面引导
很多父母都曾遇到过小孩子不爱刷牙的经历。我家小娃常不爱漱口,为此我们也曾苦口婆心、大呼小叫……有一次她摔破嘴唇好几天不曾刷牙,几天后饮食恢复如常,可就是不肯漱口,还说“嘴巴痛”!几次以后,我们开始怀疑小娃是否说实话,对她的态度也强硬起来,但她从小个性倔强,说“不”就很难回头,眼看又要走投无路,我突然灵光一现:“宝贝,用吸管可以避开痛的地方。”女儿欣然接受。
从这件事我受到启发:很多事情直接说行不通,就要想办法,换一种孩子比较能接受的方式去鼓励她接受或尝试。
情绪处理,沟通交流
两岁小儿正处于语言发展敏感期,世面上有很多儿童情绪管理绘本可以教孩子表达情绪,父母也要学习如何把孩子的情绪说出来,这无疑对孩子是一种示范作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缺乏情绪表达的学习机会的,所以更需要父母补起这课,尝试用语言来描述情绪。并且与孩子确认“刚才发生的……是不是让你挺伤心的?”……,这种方式不仅是打开亲子交流的契机,还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真正被理解,这对亲子关系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教在前,管在后
很多父母觉得严厉斥责甚至惩罚孩子就是在管教,其实,真正的管教是“教在前、管在后”。如果忽略了教的环节、直接要求孩子做到是不合理的。所以面对叛逆的孩子,我们还是要学习教孩子去做正确的事,以成就和荣誉去激励TA。
两岁小娃往往也处在大小便训练期,这个时期孩子通过掌握自己的排泄获得快感,如果过于控制,会养成孩子固执的性格。我家在训练孩子大小便的过程中,既不“把”,也不打,而是“说”(指令)与“教”(动作)加语言肯定,三招并用,有时还会演示或陪伴,顺利地帮助孩子学会大小便和善后工作。
用选择代替命令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而不是硬性命令TA们干什么。利用好宝贝的第一个“叛逆期”,在孩子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陪伴孩子去承担TA的选择所带来的自然结果。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中学会选择,比给TA一个安全、完美的人生更重要。
把与孩子的“权力斗争”,变为引导孩子敢于大声说出自己的主见,一个有独立思想和判断能力、能为自己承担责任的人启蒙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