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泡面卷,脚踩恨天高,扯着大嗓门,徒手撕小三,昨晚大结局的热播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的“宇宙最强丈母娘”薛甄珠女士最近不是一般的“火”,光是她那标志性的大红唇就刷遍了社交媒体,一时间姑娘们纷纷求起了同款口红色号。她虚荣、世俗又泼辣,但几十集剧情下来,观众记住的却是一个“中国式母亲”的真实、自信与可爱。
然而近期播出的一集里,圈粉无数的薛甄珠却突然晕倒、去世,这让一众心碎的剧迷猝不及防:薛甄珠怎么“毫无预兆”地就去了?
师奶粉“专业煲剧100年”说
“甄珠去世那一集,关于她的病情描述主要有四处:
1.甄珠以前曾经被车撞过,医生都说没希望了,后来又没事了;
2.平时一直说自己身体很好,毫无征兆地突然晕倒了就送医院,然后医生就说“胶质瘤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淋巴结”,醒了之后随时会再次昏迷;
3.贺涵(注:男主角)说要给她找最好的脑外科医生,但后来打个了电话,说医生认为没有必要转院了;
4.结果一段苦情戏之后,她就死了。”
虽然甄珠的女儿罗子群觉得妈妈一向说自己身体很好,就这么毫无预兆地倒下了,但其实甄珠的病发,在前面的剧情里是有铺陈的:
甄珠在跟两个女儿聊找工作的时候一激动,突然就整个人“定格”了,罗子君(注:女主角)就指着妹妹去找白糖罐子,去搞杯糖水给她,说是“低血糖低血糖”(妹妹就嚷着“我知道我知道”,可能是老毛病),然后甄珠就呦呦地叫,说“唉呦,最近不知道脑子为什么,老是犯晕的呀。”
医生鉴定:
甄珠阿姨好像得了假的“胶质瘤”
“电视里对胶质瘤的描述是不太正确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牟永告主任医师直言不讳,为推动剧情,艺术创作偏离了真实的诊疗工作。
首先,胶质瘤“扩散到淋巴结”的情况是极其罕见的。
肿瘤转移存在四种途经:通过血液流动转移、淋巴结转移、脱落的癌细胞发生种植转移、肿瘤的浸润转移(局部转移),胶质瘤难以发生颅外转移,很可能与上述途经“路不通”有关——“血脑屏障”很难突破,颅内淋巴系统不发达,很难发生淋巴结转移。胶质瘤的脱落细胞,有可能引发脊髓、椎管的种植转移,也有可能引发局部的浸润转移。
其次,初患胶质瘤,罕见突然死亡。
甄珠病发时的症状,并不符合胶质瘤的典型进展过程。“胶质瘤患者可以突发癫痫晕倒,但很少会毫无预警地晕倒甚至死亡,除非肿瘤生长于脑干等重要部位或肿瘤卒中。”牟永告说,受肿瘤生长位置的影响,患者会有多种表现:
成人患者多表现为癫痫发作,也就是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疯”,患者突然面部或一侧肢体抽搐,甚至全身强直,口吐白沫等。
有的人会有一侧肢体的无力麻木。有的人会失语,心里明白,说不出来。有的人会幻嗅,闻到别人问不到的气味。有的人会智力减退,反应迟钝,视力下降等。
有的人平衡能力变差,走不好路,可能与胶质瘤长在小脑有关。随着胶质瘤逐渐变大,由于脑组织受到肿瘤压迫,颅内压升高,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
而剧中甄珠的表现,却与这些症状对不上号。剧情的设定,让不少人看到她晕倒的画面时,第一反应是“中风了”。
它是最常见的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
必须说句公道话,如果不是热播剧《我的前半生》,可能很多人不会注意到“胶质瘤”这种病。
胶质瘤究竟是何方神圣?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肿瘤,致残、致死率高。”牟永告教授指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在10万分之14.8左右,而胶质瘤发病率约占其中的40%,其中大多为恶性肿瘤。
胶质瘤是大脑胶质细胞发生的癌变,胶质细胞属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里的支持细胞。当它发生癌变后,往往在颅内弥漫性地生长,难以判断肿瘤的边界,外科医生要想切除它,着实棘手。
从年龄上看,恶性胶质瘤多发于“两头”,即儿童和中老年人群,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以最常见的胶质母细胞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IV级)为例,患者在接受规范性治疗后的平均生存期仅为1年左右,存活超过5年的患者不足10%。
预防:
老人认知水平下降可查颅脑磁共振
颅CT是筛查颅内病变的“第一道屏障”。但是,CT仅仅能够帮助发现颅内病灶,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判断病灶的性质,甚至会遗漏一些微小病灶。通常,在CT发现异常情况后,医生会建议患者接受头颅磁共振(MRI)检查。
目前认为,MRI是确诊脑胶质瘤的主要检查手段。若MRI仍然难以确诊,PET/CT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检查措施。鉴于脑胶质瘤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对高危人群可在体检时增加头颅磁共振检查项目。例如60岁以上的老年人认知水平下降,早期常因记忆力下降、精神症状等原因而被误诊。
手术切除,很难将它连根拔起
胶质瘤像“树”一样,扎根于脑。目前,手术是治疗胶质瘤的主要手段。早期患者可以进行手术切除,把“树墩”挖掉,随后剩余的“根”进行放疗和化疗杀灭。而对于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病人,则可考虑进行靶向治疗等。上述治疗效果不佳的晚期病人则进行姑息治疗。
胶质瘤在颅内弥漫生长,界限不清,在影像学(磁共振或CT)上所显示的强化病灶,常常是肿瘤主体的“冰山之一角”。在手术过程中,胶质瘤的相对边界在常规神经外科显微镜下难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