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
元
宵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一碗汤圆满又满,三毛钱呀买一碗,汤圆汤圆卖汤圆,汤圆一样可以当茶饭......”
春节长假刚过完,又迎来了热闹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耳畔不禁又响起那首耳熟能详的卖汤圆儿歌。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好日子。
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按中国传统民俗,这天人们除了看花灯、猜灯谜,还要合家团聚吃元宵(汤圆),寓意新年团圆甜蜜。
不过,汤圆虽然好吃,但吃法很重要,那么汤圆怎么吃才健康?哪些人群不宜吃汤圆呢?
一:汤圆不宜当早餐,不妨中午吃
汤圆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还含有较多的油脂,早上起来时人的胃肠道功能是最弱的,因此早餐吃汤圆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因此汤圆不适合当早餐吃。吃汤圆最好的时间是在中午,这个时候人体的胃肠功能最强,也有充分的时间来消化汤圆里过多的热量。
二、吃汤圆要喝汤,原汤化原食
人们在吃水饺、面条时,经常会提醒一句“原汤化原食”。其实,吃汤圆,最好也喝点汤。制作汤圆的糯米粉中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在煮制过程中,一部分就溶于汤中了。吃汤圆喝汤,不仅更有助于消化,还能吸收更多营养成分。
三、汤圆最好搭配蔬果一起吃
汤圆的最佳搭档是维生素含量比较高的蔬菜和水果。这样的搭配,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健康养生。此外,食用汤圆时,应少吃主食。
四、吃汤圆大的一次别超5个
汤圆含很多糖分,加上很多馅料含高油脂及高热量,所以每次注意少量食用,大的汤圆一次吃5个为宜,小汤圆一次食用量也不宜超过10个。
五、这些人群少吃或不吃汤圆
3岁以内的婴幼儿、溃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急性胃肠炎患者、胃肠消化功能不良者、发烧患者、年老体弱者,这些人群在食用时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的汤圆品种,而且尽量少吃汤圆。婴儿最好不吃汤圆。
元宵佳节除了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吃汤圆,各地还有很多的庆祝活动,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甚至已经失传的民间习俗,就让我们一起来涨姿势吧!
|观灯|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自东汉明帝时起,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当年能喜气洋洋,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踩高跷|
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进行表演。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在我国历史悠久,从北方到南方,从城市到乡村,逢年过节及庆典盛世都可以见到欢快的舞狮活动,把老百姓的欢喜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耍龙灯”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所以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方面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祭门、祭户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用以祭祀门神,保佑平安。
|逐鼠|
逐鼠这项活动主要是针对养蚕人家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祷告老鼠不要再吃蚕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