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心理疗养 > 童年不幸,并不能阻止一个人获得成功,却足以影响一个人获得幸福

童年不幸,并不能阻止一个人获得成功,却足以影响一个人获得幸福

2017-06-22 来源:儿童心理课堂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一如南非总统曼德拉,在总统就职典礼上,向关押他折磨他27年的看守说的那样: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心理学家说:人的一生就是前六年的不断重复。

  中国俗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颇有“童年决定论”的色彩。说白了,就是“命运”。作为无自主行为能力的“七岁之前”,是没有太多个人意志的,若有,也是父母的遗传基因及父母的养育方式。

  此话变换一下,就是,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

  这么下了定论,相信很多人都哭了,我的父母既没有聪明的头脑,也没有过人的智慧。既没有衣食无忧的财富,也没有耐心陪伴的情感。我的童年,荒芜一片。

  怎么办?我这一生注定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吗?

  经典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小女孩问里昂:“人生总是那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答曰:“总是如此。”

  一问一答,道尽了悲凉与绝望。

  早年的经历,一笔一划,勾勒出了我们脑海中最初的生活蓝图。以后所有的经历,不过是持续不断的修改、涂抹、绘制,直到有一天,形成一副新的人生画卷,彻底掩盖了童年的底色。

  直到此时,也只有此时,才真正摆脱了童年的魔咒。

  比如,日本非常著名的导演北野武,他从小生活在贫民窟,父亲暴戾母亲贪婪,这样的童年造就了他极其复杂的性格,却没有影响他成功。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而他也出生在一个声名狼藉的贫民窟。

  周围也有很多,童年过得很不幸福,成年后却活跃在某一领域的“成功”人士。

  然而,成功并不等同于幸福。有叱诧风云的能力,未必有爱与被爱的能力。

  多年前,读过一本梁晓声的小说,书名记不得了。

  大意是,一个男孩,从小家境贫穷,父母也不懂关爱。他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瘠中,艰难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成年后,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勤奋拼搏,在商界占有了一席之地。住豪宅,娶美女,养藏獒。出入高档场所,却常年不在家。年迈的母亲和年轻的妻子靠两只藏獒陪伴。

  书的最后,以他有一天回到家,发现母亲和妻子被藏獒咬死,划了他辉煌人生的休止符。

  看这本书时,大概十五岁左右。当时的想法是,这个人所谓的成功,不过是满足了自己的贪欲和内心的缺失。他并不懂如何爱自己的亲人。

  后来,想要再看,可惜记不起书名,无从找起。

  文学,取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这本小说,可能有些极端,却也印证了一些人表面的风光与内心的沧桑是怎样重叠在一起的。

  童年不幸,尤其是与父母关系不良,真正对一个人成年后的影响,并不是事业,而是关系与感情。

  成就感来自于事业的成功。幸福感来自于关系的建立,尤其是亲密关系的建立。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事业有成的女人,婚姻却并不幸福。一些工作领域独领风骚的男人,感情生活却跌宕起伏。

  恋爱与婚姻,是亲密关系的主要形式。

  心理咨询师荣伟玲说:恋爱关系其实就是亲子关系的复制。如果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

  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决定论”。而童年与父母的关系,是由父母决定的。

  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说,家庭环境及其早年与父母的关系,奠定了他一生幸福与否的基础。

  春节回家,看望一同学,她说,为什么我们夫妻关系和睦,对孩子也好,他的成绩却不好。而另一个同学,夫妻经常打架,儿子成绩却出类拔萃。她说想不通。

  其实,这有什么想不通的?一个孩子努力学习的背后,未必都是“正当”的理由。

  比如,我就有一同学,学习非常刻苦,后来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他拼命的理由,就是“离开那个阴森森的家”。

  还有一同事,工作后努力学习心理学,是为了“不要成为爸爸那样的人”。

  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宏伟的理想。

  这是一个孩子的无奈,也是父母的悲哀。

  成功并不等同于幸福,成功却可以修复创伤,创造幸福。

  如北野武,通过自导自演影片的塑造,修复了与父亲的关系。

  还有前几天刚上映的《乘风破浪》,男主也是在成功以后,才有机会改变对父亲的认知,及与父亲的关系。

  这也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人的生理需求处于其全部需求的最底端,而位于最顶端的需求是通过自我实现以达到个人精神需求的满足。

  精神需求本身就包含了爱与被爱。

  幸福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渴求与向往。而只有走出童年不幸的泥沼,才能找到幸福的突破口。

  可以看书,可以旅行,可以冥想,可以锻炼,或者与智者对话,亦或心理咨询。无论哪种形式,皆是为了心灵的成长,走出童年的牢笼,遇见那个幸福满满的自己。

  一如南非总统曼德拉,在总统就职典礼上,向关押他折磨他27年的看守说的那样: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