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觉得有些妈妈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有一些担心是不科学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总结关于早产的知识,让大家正确对待早产,并学会规避早产的风险。
早产的原因
1.准妈妈患有某些疾病,如子宫畸形,妊娠性高血压、细菌性阴道病和滴虫感染等,有可能会造成子宫,胎盘供氧不足,容易引发早产。
2.有多次流产史、引产史、或者流产后再次怀孕的时间间隔不到一年的准妈妈要特别注意,因为流产和引产会对子宫造成一定的损伤,早产的几率会也更大。
3.年龄在17岁以下或者35岁以上的准妈妈,早产的几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准妈妈,由此可见准妈妈的年龄也和早产有一定联系。
4.怀有双胞胎或多胞胎的准妈妈,由于多胎儿会增加准妈妈子宫的负担,因此也会比较容易早产。
5.准妈妈在孕期情绪波动大,抽烟酗酒,作息不规律等都有可能造成宝宝早产,准妈妈们一定要注意。
早产对宝宝的影响
1.在34-37周早产的宝宝一般可以健康存活,但如果早产的时间太早,可能会危及胎儿的生命。而传统认为的早产宝宝七活八不活,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早产的宝宝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组织较少,容易出现低体温症状,从而引发身体其他器官的损伤,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3.因吮吸能力差,早产儿不能正常吮吸乳汁,喂养有难度,情况严重则需采用鼻饲方式喂食。
4.抵抗力差,早产儿肺部和肝脏发育不完善,抵抗病毒和细菌的能力差,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引发肺部感染等疾病。
早产的预警信号
1.胎膜早破:阴道有温水样的东西流出,并且不能控制,有可能是早期破水,应马上到医院治疗。
2.阴道出血:阴道出现有鲜红色或褐色血丝的黏液分泌物,有可能是早产的信号。
3.子宫收缩变硬:下腹变硬并伴有胀痛的感觉,并且宫缩越来越频繁,准妈妈得马上去医院了。
4.下腹痛:准妈妈下腹突然出现疼痛感,并伴随便意,这就可能提示着早产了。
预防早产的措施
1.注意饮食,在孕期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每周吃1-2次深海鱼,少吃生冷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2.宫颈松弛者及时进行宫颈缝合,尤其是有多次流产史的准妈妈,要特别注意。
3.注意个人卫生,孕期阴道内环境会发生变化,准妈妈的免疫力降低,阴道分泌物增多,一旦发现有外阴搔痒、白带异味或异常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4.发烧要及时就医,发烧是感染的症状,体温的增高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因此必须尽快去医院,使体温降下来。
5.定期产检,通过产检可以知道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若发现有早产迹象,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有利于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