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7时,将迎来全年昼夜温差最大节气——白露。
“九月白露又秋分,秋收秋种闹纷纷”,随着时令食物陆续收获上市,眼下又到了“贴秋膘”的时节。一听“贴秋膘”,骤然有种大鱼大肉油腻腻的即视感,让人光是想想都觉得很可怕。
在白露这种一听就是走小清新路线的节气里,“贴秋膘”实在有些大煞风景,我们要说的是“秋补”,既新鲜又好吃,而且还不容易胖。
露珠凝,秋燥起
在大快朵颐之前,我们还是要先了解下白露节气以及为什么要从这个节气开始“秋补”。所谓“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附近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顾名思义,白露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气温下降,天气开始转凉。
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的:“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节气带来的天气转凉是“润物细无声”的。就拿本周来说,白天该出太阳时还是出太阳,可不知不觉间最高气温已经被卡在30℃左右,最低气温降幅更是跌至20℃,甚至以下。
白露节气的天气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风向发生转变,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以偏北风为主。因此,当风拂过,尤其是早晚,人们有时感觉到的不仅是凉意,而是清冷。
中医说,秋气通于肺,肺主皮毛。因此,随着天气渐凉,皮肤干燥、唇干、口干等“秋燥”症状或多或少就会出现,尤其是平素阴血不足、肺气虚损的人群感受会更加明显。
“秋藕最补人”
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精妙。随着“秋燥”渐起,一些能缓解“秋燥”的时令食物也开始陆续上市了,比如秋藕。
俗话说“荷莲一生宝,秋藕最补人”,说的就是秋藕具有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
怎么挑到好的秋藕是一门技术活。平时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藕多半是清洗打理过的,外表洁白光滑,颇有几分“出淤泥而不染”的姿态,而事实上,刚从淤泥中捞出的藕呈黄色,让人看了没什么食欲。有经验的挖藕人说,这种色泽的藕才是好藕。
挑选好食材,除了看“颜值”,还要看内在。《随园食单》的作者袁枚对藕的评判标准是“虽软熟而以齿决,故味在也。如老藕一煮成泥,便无味矣。”
藕的吃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切片,拿糖醋腌渍,当零食,当小菜,都是很开胃的。
夏去秋来,很多人喜欢喝粥养脾胃,若是煮一锅藕粥,更有“锦上添花”的味道。
周作人在《藕的吃法》中还推荐了一道用藕做的甜点,“把藕切为大小适宜的块,同红枣、白果煮熟,加入红糖,这藕与汤都很好吃。”这个做法并不难,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试试看。
又到栗子飘香时
能在白露节气,和秋藕“争宠”的时令食材,栗子也是排在第一第二的位置。
印象中,每年天气一转凉,城内有名的糖炒栗子铺前总是大排长龙;顾不上刚出锅的栗子烫手,用手指轻轻一捏,只听到“咔嚓”一声,壳应声而裂,将栗子肉放到嘴里,满嘴香甜软糯。
作家汪曾祺说,生栗子也是好吃的,脆嫩,但还有个方法能让它变得更好吃: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变成了“风栗子”,风栗子肉有皱纹,微软,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而且更甜。
年轻人图方便,习惯买现成的糖炒栗子吃。上了年纪的长辈,到了季节,习惯买生栗子做家常菜,比如栗子鸡块。
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家常菜,其实也有些讲究。汪曾祺说,做栗子鸡,一定要用当年小公鸡,而且栗子必须保证完整不碎。
其实,栗子的吃法还有很多。“北京的小酒铺过去买煮栗子。栗子用刀切坡小口,加水,入花椒大料煮透,是极好的下酒物。”这是汪曾祺的推荐。
《随园食单》推荐的是“栗糕”,“煮栗极烂,以纯糯粉加糖为糕蒸之,上加瓜仁、松子”,听起来也不难,自己在家也可以试试看。
随选穴(或部位)、治疗手法等的不同,能使人体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生血净血,活血化淤,疏通经络,扶助正气,祛除病邪,清热泻火,增强免疫功能,强身健体的功效,而且适用于多种需求人群,特别是对亚健康人群的使用更为显著。
健客价: ¥69配合低蛋白饮食,预防和治疗因慢性肾功能不全而造成蛋白质代谢失调引起的损害。通常用于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每分钟25毫升的患者。低蛋白饮食要求成人每日蛋白摄入量为40克或40克以下。
健客价: ¥63601.调节血脂,保护心脑血管 2.健脑益智,改善记忆力 3.孕妈食用,两人健康 4.减轻炎症反应,预防和改善皮炎和湿疹。
健客价: ¥268调节肠胃,促进吸收, 提高免疫力, 防止尿路感染。
健客价: ¥229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症见潮热、盗汗、失眠、烦躁、抑郁、头痛、心悸等。
健客价: ¥6432买3送1 买5送4
健客价: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