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俞建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马华梅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专业学组成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
相信很多人都能觉察到,现在的孩子一代比一代“熟”得早。
做婆婆、奶奶那一辈的,想当年,要到上中学或出外打工时,才来初潮。
当下,小学四五年级的女孩,胸部已悄悄鼓胀起来,兴致勃勃地和小闺蜜讨论“男朋友”。乍一看,还以为她们是十六七岁的姑娘。
孩子早熟,似乎是趋势,那么,到底能否避免呢?
“何为性早熟?“女八男九”
虽然生活条件好了,孩子早发育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但是,也不是越早发育越好,早到一定程度,就是病。
马华梅介绍道,对“性早熟”,普通人的理解,往往就等同于早发育。但在医学上,有公认的判定标准——女八男九。
女孩在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如乳房发育、长出阴毛,或在10岁前月经来潮,属于性早熟;男孩在9岁前出现性发育征象,如睾丸增大、阴茎增粗,长出胡须、阴毛、喉结,夜间遗精,属于性早熟。
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医科,常常有家长拿着“某国儿科指南”,问该科主任俞建教授:按书上的说法,我家孩子似乎还不算性早熟,但身高不高,到底要不要治疗?
俞建解释道,随着发育年龄的普遍提前,对性早熟的标准,医学界确有争议。
不同民族、人种,青春发育有先后,各个国家的性早熟标准,确实也有不同。
临床上,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性早熟、是否要干预治疗,并非机械地按“女八男九”的标准一刀切,而是要综合评估多种因素。
“一些女孩,虽然8~9岁才发育,但父母都比较矮,或乳房大得非常快,预计不到一两年月经就会来,而且骨龄超前明显,预测成年身高受损,建议还是要积极治疗。有些女孩,10岁左右月经初潮,骨龄超前不多,身高也有一米五多,预测身高不矮,可以与家长商量是否干预。”俞建说。
“哪些是真正的“催熟食品”
在妈妈网论坛,很多母亲都在交流一份“黑名单”,说是会催熟孩子的食品。寻常的牛奶、鸡翅、反季节蔬菜,贵重一点的雪蛤、鹿茸、人参,都上了“黑榜”。
到底,哪些是真正需要提防的呢?
动物的性腺、胚胎,小孩不要吃
真相——动物的性腺、胚胎,小孩不要吃
马华梅指出:“动物的性腺即卵巢、睾丸,还有胚胎,性激素含量都比较高,小孩最好不要吃。”
具体指哪些食物?“比如,膏蟹里的膏,是雌蟹的卵巢;雪蛤,是蛙类的输卵管和卵巢;广东人吃的‘鸡子’‘鸡春’,是鸡的睾丸;毛鸡蛋,是鸡的胚胎等等。”
“鱼子、鸡蛋,我认为引起性早熟的可能性不大。它们多数只是动物的卵子,雌激素含量很低。”马华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