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资讯 > 道家养生 > 二十四节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但你知道这些才算有文化!

二十四节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但你知道这些才算有文化!

摘要:申遗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二十四节气歌大概少有人能背得出来,除了“立冬后天冷加衣”等只言片语,大概也说不出什么了。但实际上,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可是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来的!

  夫惟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昨天,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也就是说,从今天起,咱们中国自古流传的“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独特时间知识体系”,成为了全世界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喜大普奔!

  申遗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二十四节气歌大概少有人能背得出来,除了“立冬后天冷加衣”等只言片语,大概也说不出什么了。但实际上,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可是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来的!

  下面我们仔细讲讲。

  二十四节气何时开始形成的?

  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

  起源于春秋时代

  (最开始,用的是“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后不断地改进。)

  秦汉年间,基本确立。

  太阳绕地球一周,会在天球上画出一个圆,叫做“黄道”;地球的赤道平面也会在天球上截出一个大圆,叫“天球赤道”,两个圆有两个交点,分别是春分点和秋分点,而在这两点之间的均分,则是夏至和冬至点,这也是世界公认的。

  不过在古代中国,还要每隔15°再分,分成24个点,叫做定气法。从冬至开始,依次为:

  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二十四节气推算方法到底准不准?

  汉代之后,关于节气的定义以及推算方法改了不少次,古代历法也是如此,不同版本的理论都会有不同,跟今天的推算方法推算出来的结果也会有不小的差异。

  比如,元至元十七年庚辰冬至,实际测量值为:十一月己未日6刻冬至。

  而在不同历法中的理论计算值则如下:

  唐《大衍历》推己未日87刻;

  唐《宣明历》推庚申日5刻;

  宋《纪元历》推己未日25刻;

  宋《统天历》推己未日4刻;

  金《大明历》推己未日24刻;

  元《授时历》推己未日6刻。

  如果节气出现大的偏差被古人发现,古人很有可能就会变更历法以修补偏差,这个动作在古代进行了近百次。如果一直不改,肯定早就错的不成样子了。

  据说二十四节气分别对应了一种花?

  《花千骨》中,紫薰上仙和花千骨斗香的时候说,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都对应着一种花。

  确有其事。

  程大昌《演繁露》卷一里记载:“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说》:“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

  从小寒到谷雨,一共有八气,一百二十日。每气十五天,一气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气共二十四候,每候都应一种花。

  所以,古人编出了“花信风顺序表”: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这样一来,是不是觉得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啊?

  几乎没有任何气象观测仪器的时代,仅凭肉眼观察、身体感受和分析思考,就归纳总结出这样一套简练优美的规律,道尽寒来暑往、四季更迭。

  还有这些充满诗意的名称:惊蛰、清明、谷雨、芒种、白露……更是意境悠远,美得让人心尖儿打颤。

  所以,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是实至名归!

  下一个节气是大雪,你准备好了没有?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