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疗养新法 > 放松不“放纵” 击败“考后综合征”

放松不“放纵” 击败“考后综合征”

2016-06-20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考生的累多是“心累”,精神疲劳最明显的表现是睡眠质量差,如失眠、在噩梦中惊醒等。当心理疲劳持续发展时,会导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内分泌紊乱等。

  刚刚结束了高强度高考备考冲刺和紧张考场搏杀的考生们,也许你还沉浸在高考的回忆中,为粗心大意、复习不到位而懊悔、伤心,甚至食无味、寝不安;也许你旗开得胜,心情激荡,正在尽情享受没有考试的日子,敞开肚子吃,熬通宵补“娱乐”课。也许你还不适应没有复习和做卷子的生活,感觉每天空虚无聊。其实,这些都可能是“考试综合征”的迹象。

  据心理专家不完全统计,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时间里,60%~70%的高考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日常生活。高考后,很多考生被发现有心理障碍时,往往已进入了抑郁期,抑郁的治疗比一般的心理障碍要困难。

  专家指出,考后一周到放榜后一周是“考后综合征”最容易爆发的时段,此时考生要特别注意心理、饮食、睡眠等问题,家长也要及早发现孩子异常心理的苗头,尽早释放考生心中的不快,以健康身心应对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别让孩子被“考后综合征”击倒。

  考后情绪两极分化,五类心境最为常见

  从考试到放榜,压力的急剧变化,考生如果难以调适,就会出现问题。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副教授崔立谦副主任医师分析说,考生的累多是“心累”,精神疲劳最明显的表现是睡眠质量差,如失眠、在噩梦中惊醒等。当心理疲劳持续发展时,会导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内分泌紊乱等。每场考试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每年高考后随着成绩和分数线的陆续公布,不少考生心理起伏会比较大,一般容易出现以下五类不良心境:

  第一类是自责沮丧型。发挥欠佳的学生会不断懊悔“为何考场上犯傻/没有想起来”“为何考前没有复习到”,严重者甚至沉浸在自责沮丧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情绪烦躁、抑郁、食欲差、睡眠质量差,甚至把自己关在房间内,不愿见家人和亲戚朋友,不和同学聊QQ,也不接听电话。这一类型是考生中最常见的。

  第二类是亢奋放纵型。发挥较好或考前心情过于压抑的考生,考后一旦放松了,会急于摆脱考前的“悲惨记忆”,给自己“找乐子”。有人每天早出晚归,忙于跟同学聚餐,K歌,通宵泡吧、上网、打游戏,往往造成作息紊乱,出现失眠。这种放纵型考生在考生中也占相当大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因此常常毫无节制地玩。

  第三类是空虚茫然型。每年都有一些考生在考后第二天一早,依然坐到书桌前做模拟卷。备考期间生活节奏紧张,奋斗目标很明确。考后松弛下来,生活节奏变慢,一些同学可能因失去了奋斗目标而不知所措,感觉做什么都“无聊、没劲”。茫然型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后,会出现一段真空状态,产生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感觉。尤其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上时,这种感觉更明显。

  第四类是焦虑型。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患得患失的状况,且多见于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优等生,他们往往期待值比较高,常担忧没考好或者没有被理想的高校录取,表现为由于焦虑而睡眠质量较差。考后焦虑型心理也比较常见,多出现在放榜前,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这种焦虑还会持续加重,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症状。

  第五类是绝望抑郁型。抑郁型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自怨自责。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严重的可能出现极端行为,甚至采取伤害自己或轻生的行为。

  家长应开导安抚孩子,人生不因一场考试而终结

  家长一般很少了解孩子们考试后的心理,以为考完试了压力也就消失了,这种考后心理疏导的“盲区”恰恰是最危险的,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孩子来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和焦虑型心理。对于因发挥不好而痛苦郁闷的孩子,有些家长会劝说:“没关系,不要在乎成绩。”其实,道理虽然没错,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性格、应对问题的方式,家长简单一句话并不能打消考生对未来的忧虑,改变对自身长期以来的期许。崔立谦建议,家长不妨学着尝试这样开导孩子:

  1.要允许考生“体验痛苦”。家长、社会首先要允许考生“体验痛苦”,考后几天应让孩子充分释放心理压力,哭也好,笑也好,都比憋在心里好。家长应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妥善解决情绪反应,避免问题持续发酵,对估分、填报志愿造成不利影响。

  家长要告诉孩子,人生不会因一场考试而终结,输掉了高考,并非输掉了整个人生!逝者不可追,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自责悲伤焦虑都于事无补,必须向前看。需要注意的是,跟孩子谈心时莫纠缠于考试细节问题,可以多问问孩子现在想做什么。如果孩子只是想独自静处,可以跟其约定一个“闭关反思”的期限,到时间就要出来见人,在此期间,家长要用心观察考生的表现。

  如果亲人长辈的话效果不佳,不妨请来与考生关系好的朋友和老师。有些考生忌讳看见发挥好的同学,怕触景伤情,那么不妨请信任的师哥师姐、表哥表姐来现身说法。

  2.及时发现“异常信号”。考后许多考生喜欢用睡懒觉来放松,如果考后一周孩子还是精神疲惫,睡不醒,没食欲,不愿出门,或者平时很乖的孩子突然大声顶撞父母,可能就不单纯是考后休整放松能解决的问题。

  家长应细心观察,别放过孩子心理问题的蛛丝马迹。如果孩子连续几天出现失眠、痛哭不止、胃口差、动辄发脾气、绝望冷漠,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和人见面、交流,应考虑孩子陷入抑郁情绪的可能。家长除了多开导,更要及时向心理医生求助,以免情况恶化。

  考生要学会自我调整,树立新目标,不要把放松变成“放纵”

  1.对于亢奋型考生,要明白“放松不是放纵”。高考后,考生通常会选择上网、旅游、爬山、唱歌、聚会等方式释放紧张情绪,但压力的宣泄要缓慢进行,最忌讳从考前的极度紧张到考后的极度放松,火山爆发式的压力释放易导致不良后果。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院教授路海东表示,考生在高考后可以采取适当方式放松心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但不应该放纵,不能整天吃喝玩乐,夜不归宿。假期作息紊乱,会造成睡眠节律紊乱,甚至影响到日后的作息习惯。

  崔立谦也建议,娱乐宜有度,莫挑战危险指数过高、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娱乐活动,作息可以比备考期间稍晚一点,但不宜晨昏颠倒,尽量少熬通宵。如果考生在考后很难恢复生活节律,注意力不能集中,也可找心理医生咨询,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路海东还建议,考生应在考后继续保持积极心态,逐渐调整自己,尤其是在报考志愿阶段,多提前了解学校和专业信息,以免造成仓促报考留下遗憾。

  崔立谦还特别提醒,由于男女同学在备考期间压抑的情感易在考后集中释放,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导致意外受孕。男女交往应有礼有度,互相尊重,发乎情止乎礼,意外发生时要做好保护措施,别给青春留下血泪遗憾。

  2.对于空虚型、焦虑型考生,不要自寻烦恼,赶快树立新目标。高考后的假期不是人生“放大假”,只是高中到大学之间一个非常“过渡期”,考生应尽快从考试的非常规状态回归健康生活的正常状态,为将来上大学做好准备。此时最好的心理调适办法是树立新目标,让自己忙起来,动起来,将注意力从考试结果上转移开。

  路海东建议,考生不能在高考前后都折磨自己,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应学会全面看待事物,客观评价自己,这是战胜失败、挫折的关键。在等待发榜填志愿的日子里,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一些平时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

  崔立谦则建议,考生随心所欲地睡懒觉、发发呆不要超过一星期,接下来应有序休整。要缓解心理疲劳,可以通过各种富于强烈情绪体验的活动来充实生活,如看电影、读书、聊天或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等。此外,开怀大笑也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能帮助人们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可以选择和同学一起毕业旅行,但应在家长的协助下规划旅游线路,确保安全,且次数以一两次为宜。如果不愿外出旅游,可以进行积极的室外运动,尽量安排兴趣性课程,适度同学聚会,考驾照,帮家长做家务,看名著“杂书”等。

  此外,不妨利用中学阶段最后一个长假,学习一门新技能,游泳、插花,或者进行社会实践,当志愿者、勤工俭学、搞社会调查。这些都是转移注意力的好选择,也锻炼了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还能开阔考生的视野,从狭隘的“考试世界”抬起头来,感受真正的生活。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