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版《丙肝指南》推荐口服抗病毒药物,严重肾病、严重肝硬化患者也能用
长效干扰素注射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是当前治疗丙肝的最常规方案,但治愈率仅为44%~70%。记者获悉,去年底,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共同推出更新版《丙肝指南》,该指南推荐了在国际上已被广泛使用的口服直接抗丙肝病毒药物(DAA)。这些药物可大大提升丙肝治愈率,使其治愈率超过90%。
慢性丙肝不治疗
可发展成肝硬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我国丙肝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急速上升趋势,危害性日趋严重。2003年我国丙肝报告发病人数仅为2.1万例,到2009年时,这一数字上升到13余万例,是2003年的6倍多。而2013年,我国丙肝报告发病人数升高达20余万例,是2003年的10倍。感染丙肝病毒后,约75%~85%的患者演变为慢性丙肝。而慢性丙肝如得不到及时、正确、合理治疗,有10%~30%可发展为肝硬化;丙肝肝硬化患者中,约有3%~10%可演变为肝细胞癌。
对丙肝认识不够或错误
导致丙肝治疗率低
然而,慢性丙肝发病隐匿,症状不明显,而且目前尚无针对丙肝病毒的疫苗。另外,公众对丙肝防治的认知度也较低。由中国肝炎防控基金会近年进行的一项公众调查显示,只有38%的人听说过丙肝,远低于对甲肝(91%)和乙肝(95%)的知晓度。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者不知道丙肝是可以治愈的。2015年最新的一项医生调研中,76%的受访者认为病人对丙肝认识不够或错误,是丙肝诊治中明显的障碍。
据中国肝炎防控基金会资料,丙肝病毒诊断率很低,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另据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魏来教授开展的一项研究,大多数的慢性丙肝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发展晚期,并常常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目前只有不到2%的被诊断为慢性丙肝的患者采用基于干扰素的抗病毒治疗。
口服抗病毒药物
大大提升丙肝治愈率
因此,丙肝防治的关键包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系统性的丙肝高危人群筛查,加强公卫医师和临床的培训,针对大众、高危人群的大规模丙肝教育,从而早期发现病人、治疗病人,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近两年来,直接抗病毒小分子口服药物(DAA)在丙肝治疗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缩短疗程、提升治愈率的同时,副作用大大降低,给彻底治愈丙肝带来了希望。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赵志新教授介绍,2015年更新版《丙肝指南》纳入了这些口服药物,并且推荐为治疗丙肝药物。据悉,中国第一个全口服药物治疗丙肝的三期临床注册研究已经完成,结果也在2015年的美国肝病年会上发布。参与研究的患者都是亚洲非日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韩国)丙肝病毒基因1b型人群,而且对于干扰素治疗不适合或不耐受。这些患者在接受24周的DCV和ASV联合治疗后停药,并接受24周的停药后跟踪随访和观察,以了解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停药后的第12周,在接受DCV和ASV的全口服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中,91%~99%的患者可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无论有无肝硬化,患者都展现了对治疗药物的良好疗效和耐受力。
专家呼吁丙肝口服药
尽快国内上市
赵志新介绍,当前,长效干扰素注射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是当前治疗丙肝的最常规方案,但治愈率仅为44%~70%,而且毒副作用大、疗程长,并且相当比例的患者,如严重肾病、严重肝硬化患者不合适使用,或无法耐受干扰素。这导致不少患者通过各种途径从国外购买口服抗病毒药物(DAA),但是代购渠道鱼龙混杂,用药规范与安全令人堪忧。
据赵志新介绍,更新版《丙肝指南》纳入了口服药物,旨在指导规范用药,保护患者与国内医生的权益,并促使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快审批DAA,从而真正规范临床用药。
虽然DAA被各大国际指南重点推荐,但因为国际上这些药物的价格普遍让人咋舌,在高度期待DAA的同时,价格是否会阻碍这些里程碑式药物的临床普遍应用是专家们最担心的问题。专家们期望借鉴有些发展中国家的作法,通过政府、医生以及研发企业间的合作与协商,考虑中国患者的支付能力,引入价格谈判机制,尽早将突破性丙肝治疗药物引入我国的丙肝防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