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一些以讹传讹的谣言,尤其是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年代,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远远比辟谣来的更猛烈。回望2015年,什么东西“跑”得最快?当然是传言。也许是健康养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大众关注过,也许是盲从心理,也许是因为传言本身也是一种谈资,反正微信“朋友圈”里,各种靠谱的、不靠谱的健康传言满天飞。本刊特别盘点了2015年传播最广的传言,并将相关专家的解读呈现给大家,以正视听。期望这些曾经“风传”一时的健康谎言,到了2016年就不要再轻信误传啦!
55度杯让你
随时随地喝热水
传言追踪:一款被称为喝水神器的变温水杯“55度杯”,因其神奇的功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无论是热水、还是冷水,只要倒入杯中,摇一摇,就可以变成适合人们饮用的55度温水。据称,该水杯是具有实用新型专利的高科技产品,其核心就在通过相变材料实现升温和降温的功能。
专家解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光恒表示,专业测试显示,热水降到55度,冷水升到37度。厂家宣称利用了相变金属这一“高科技”技术,而根据检测报告,里面所有的金属,在日常的生活这个温度变化的范围里,都是不会发生相变的。其原理十分简单,根本没有高科技材料,是不锈钢层里灌盐水,热水导热给凉水。所谓高科技材料,实为普通金属。
“玫瑰盐”含微量元素
天然矿物质能排毒护肤
传言追踪:纯天然、水晶结构、排毒护肤……在网上,“玫瑰盐”一度引得不少人青睐,商家声称“玫瑰盐”来自喜马拉雅、巴基斯坦等地,含有84种微量元素和天然矿物质,不添加抗结剂,比普通食盐更有益健康。
专家解读:济南市食品工业协会会长闫世春介绍,“玫瑰盐”其实是一种粗盐,因为含有较多杂质而呈粉红色,其并没有商家所宣称的养生功效。“玫瑰盐”钠含量与精制盐差别很小,纯食盐的钠含量为39.36%,与商家所宣称的“玫瑰盐”钠含量38.78%没多大差别。在微量元素方面,“玫瑰盐”虽然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但这些元素从日常饮食中就可以获得,而且人们每天摄入的盐量本来就十分有限,盐中的微量元素根本起不到商家所宣传的功效。所谓养生保健等功效,只是商家的宣传噱头。他提醒消费者,“玫瑰盐”不宜长期替代普通食盐,应尽量选用加碘低钠盐。
草莓农药超标7倍
吃多了容易致癌
传言追踪:今年4月,有媒体记者随机在北京几个农贸市场和超市购买了8份草莓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草莓中的农药乙草胺超标,最高残留量是0.367毫克千克,超标了7倍多。而乙草胺被列为2B类致癌物,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致癌。
专家解读:营养与食品研究硕士云无心表示,乙草胺是中国目前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相比美国的标准规定,中国对乙草胺的检出规定更严格,只允许在糙米、玉米、大豆、花生和油菜籽中检出,残留量限定也更低。如果真的在草莓中使用,那就属于违法行为,理应严厉打击。但乙草胺是一种芽前封闭除草剂,一般在作物出芽前使用,到草莓成熟一般不会有很高残留。而且乙草胺还会杀死草莓的苗,影响收成,种植过程中并不会大量使用。
那么,长期大量吃了这种农残超标的草莓是否会中毒、致癌呢?我国标准认为,乙草胺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02毫克/千克体重。报道中草莓检出乙草胺最高含量为0.367毫克/千克,如果按照这个参考值,一个体重5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要吃超过2.72千克这种草莓才会超过范围。即使是在要求更为严格的欧洲(欧盟不允许使用乙草胺),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评估认为乙草胺的每日适宜摄入量ADI为0.0036毫克/千克体重,一个体重50千克的成人,每天吃490克草莓才会超过这个范围。草莓的种植还要受季节限制,每天吃这么多草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现实的。
DIY水果酵素
能帮你排毒减肥
传言追踪:近一段时间,多篇标题为《自制水果酵素可排毒减肥》的网帖在网络上被大量转载。按照网帖说明,随便切上七八种水果,放入清水和大量白糖,密封发酵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就能得到一瓶所谓的“酵素原液”。
专家解读:国家高级营养师吕万勇指出,酵素的本质其实就是酶。酶是蛋白质,口服后在胃酸、消化液中的蛋白酶作用下会变性甚至分解,就失去了生物活性。自制水果酵素的方法,本质是一种自然发酵。但是,酶在整个发酵液中的含量很低,达不到有效量,而“水果酵素”中的其他成分,乳酸和酒精作为主要发酵产物,也达不到“水果酵素”的功效。
食用‘水果酵素’可能还会对健康造成一定危害。自制酵素制作时需要加入大量的糖,增加了糖的摄入量。此外,在自然界中,水果表面的微生物组成十分多样,除了发酵需要的酵母菌或乳酸菌外,还有其他可能有害的微生物。制作过程稍有不慎,使得发酵过程中杂菌快速生长,那么这样生产出的“水果酵素”非但不能保健,反而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无根豆芽易致儿童早熟
传言追踪:无根豆芽指豆芽培育时添加“无根水”生产出无根、白嫩的豆芽。豆芽生产户使用的“无根豆芽素(也称无根剂)”是一种能使豆芽细胞快速分裂的激素类农药,同氮肥一样对人体都有致癌、致畸形的作用。而即使是人用的激素类药品摄入超量后,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如使儿童发育早熟、女性生理发生改变、老年人骨质疏松等等。
专家解读:专家指出,无根豆芽不仅无毒,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美国得克萨斯顿防癌研究所和瑞典的食品专家,还发现豆芽具有降低胃癌、食道癌、肺癌、皮肤癌和膀胱癌的作用,豆芽中的B12比原豆种增长10倍,对人体的神经和肝脏有重要的益处。这些专家的科学发现和认证,是很具有说服力的。
所谓的“毒豆芽”就是培育时添加“无根水”(即6-苄基腺嘌呤等物质)生产出无根、白嫩的豆芽。事实上,6-BA被广泛地应用到农业、果树、园艺甚至作物中,在增产和保鲜两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且,按照我国规定,它是可以用于无公害果品的生产。现有证据表明,6-B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性较高,我国相关部门的管理措施也能佐证它们的安全性。
婴儿喂养要用“婴儿水”
传言追踪:不久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水:月子水、孕妇水、婴儿水等等,这些水不仅名字奇怪,价格也高得离谱,原因是这些水中添加了更多的微量元素,比一般的水更有营养,更适合婴幼儿和孕妇饮用。
专家解读:北京营养师协会会员,全国十大金牌营养讲师于良表示,我们喝水的目的是为了补充水份及少量矿物质,其实只要是干净卫生的普通饮用水,就足以满足人们每天的需求,婴儿也一样,喝水无需针对特殊人群来做文章。虽然孕产期的孕妇、乳母以及婴幼儿、学生等人群,他们在部分营养素的摄取上的确需要高于普通人,例如对铁、钙、锌、DHA等的需要。但是,水中可溶解营养素的量是有饱和度的,几乎无法通过额外的添加来提高水中营养素的含量,更何况像DHA属于脂类,根本无法溶于水中。另外,因为矿物质的摄入主要依靠食物,也不需要担心矿物质很少的纯净水导致营养缺乏。因此,通过水来强化矿物质,制作“婴儿水”是无用的。
食用红肉和肉类加工品
可能容易致癌
传言追踪: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评估了红肉和肉类加工品的致癌性,10月26日发布结论,将肉类加工品(火腿、香肠、肉干等加工肉制品)列入第一级致癌因素,同时认为,食用红肉(生鲜红肉,即牛、羊、猪等哺乳动物的肉)可能致癌,因此将之列为“致癌可能性较高”的食物,列入第二级A类致癌因素。
专家解读:美国肉业协会主席巴里?卡彭特表示,这一结果“完全不适用于人类健康,属于理论上的危险”。癌症是一种并非由某种单一食物引发的复杂疾病,而平衡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健康至关重要。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对这种说法作出回应,关于加工肉致癌风险,实际上是对2002年提出报告的再次确认,本意并非让人停止吃肉,而是提醒人们合理吃肉,降低可能存在的饮食风险。同时还表示,肉类加工品被列为一级致癌物,只表明“已经有足够的医学证据和动物实验证明它能致癌”,实际上肉类致癌的风险或能力非常低。
喝豆浆可能喝出乳腺癌
传言追踪:一名45岁妇女买来豆浆机自磨豆浆,每天早上服用豆浆,坚持了近3年,后来体检中竟检出了乳腺癌,她雌性激素水平是常人的几倍。这则喝豆浆致乳腺癌的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专家解读: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原主任张桦教授表示,喝豆浆会导致乳腺癌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是站不住脚的。所谓的植物雌激素并非是激素,与人体内的雌激素是两种概念、两种物质。其实在绝大多数的植物中都存在这种类似雌激素的物质,特别是在亚麻种籽、粮食制品、豆类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中。由于人们把植物雌激素与雌激素等同了起来,进而引发出喝豆浆致癌的奇谈怪论。专家表示,中国人大多喜欢喝豆浆或吃豆制食品,但是中国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比欧美等国家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要低。喝豆浆或者吃豆制品其实并不会导致乳腺癌,相反食用豆类产品对人体是有好处的。
补气,滋肾,益精,用于气阴亏虚、肾精不定所致的头晕、心悸、目眩、耳鸣、健忘、失眠、疲乏无力;更年期综合症,病后体虚见证书证候者。
健客价: ¥55增强免疫力、抗氧化。
健客价: ¥112去口臭、润肠通便。
健客价: ¥1160减少皮脂腺分泌。
健客价: ¥1668全日康J18B型电脑中频治疗仪,利用中频脉冲电刺激理论,最新研制而成的家庭型治疗仪,其综合了国内多位专家,教授多年临床经验,是在J18A型治疗仪基础上,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研制的新机型。
健客价: ¥794本品不能代替药品。
健客价: ¥330补充儿童生长所需营养。
健客价: ¥89补充宝宝所需要的维生素A和D。
健客价: ¥89补充儿童维生素和锌。
健客价: ¥89补充儿童营养。
健客价: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