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镜片其实就是人工晶状体
据王医师介绍,早在今年5月就有篇类似的文章——《加拿大发明“仿生镜片”,10秒内恢复视力》。文章称,加拿大视光学家研发了一种名为“Ocumetic”的仿生镜片,不打麻药便可植入25岁以上的成年人眼中,并永久矫正近视,甚至可以“将你的视力水平提高至1.0视力的3倍以上”,而整个植入过程只要8分钟。该产品预计最快2017年上市。其实,仿生镜片实为一种人工晶状体。
目前,人工晶状体一般分为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体置换以及用于高度近视眼有晶体眼植入两类。该报道提及的仿生镜片,属于后者。在不摘除自己晶状体的情况下,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眼睛中的技术,被称为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
植入晶状体矫正近视并非人人合适
从1983年,美国眼科医师Trokel进行动物实验,到1988年世界上第一例P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割术)手术,再到1995年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将准分子激光用于近视眼矫正,至今,该项手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近30年。技术也在更新换代,从最开始的“准分子激光”,到后来的“飞秒激光”、“全激光”,甚至“屈光性晶体植入术”,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得到提高,接受手术的人也越来越多。
王医师表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作为近视矫正的方法之一,并非新鲜事物,在临床上使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作为屈光不正的矫正方法,作用类同于框架眼镜,隐形眼镜,角膜塑形术,角膜激光屈光手术。它既没有文中叙述的那么神奇完美,也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可怕。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需要严格完善的术前检查筛选,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而且,目前仅建议高度近视患者使用。
4成近视眼不适合手术矫正视力
王医师介绍说,根据调查,每10个有近视眼手术意愿的人中,就有4个人不符合手术指征,比如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红斑狼疮、急慢性眼病者、糖尿病、风湿病等都不可进行该项手术,女性还则应避开孕期和哺乳期。术前还要应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角膜形态、屈光度、眼球生物学数据、眼内压、眼底状态检查等,只要有一项不符合手术指征,就不能进行手术。
他说,一般手术的年龄范围在18-50岁之间,近视100-1500度,远视100-600度,散光600度以下的可以选择手术。因为18周岁以后眼睛的屈光度数趋于稳定,如果两年内视力波动范围不超过50度,就可以手术了。但是要注意的是,角膜很薄而近视度数又很高,就不适合进行激光手术矫正视力。如果确实需要矫正,可以选择屈光性晶体植入术。“在保留原有晶体的基础上植入带一定屈光矫正度数的人工晶体,不会动角膜,术后视力也可以达到或超过预测水平。”
合理用眼才能有效保护视力
近视的基本原理是光线进入眼内,聚焦点在视网膜的前面,导致看东西不清楚,而眼镜是个凹透镜,通过佩戴凹透镜,使得光线通过折射作用再重新聚焦在视网膜上。激光矫正手术通过对角膜精密切割,角膜变薄后曲率也发生改变,相当于把平时佩戴的凹透镜磨到了角膜上,光线得以重新聚焦在视网膜上。有晶体眼眼内晶体植入则是将特制的凹透镜直接植入眼内有限空间。而手术本身也只能算是置换了“镜头”,近视产生后,拉长的眼轴不可能恢复,眼部相关病理改变无法消除,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眼底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视网膜裂孔、青光眼等病,这些眼病也会导致视力下降,且远比近视本身可怕。
因此,王医师建议,大家一定要合理用眼,注意视力保健,才能有效第保护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