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资讯 > 道家养生 > 像“故事大王”庄子那样享受人生

像“故事大王”庄子那样享受人生

2015-08-20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很喜欢庄子,觉得那个古怪的老头儿很有趣儿,很好玩儿,是个名副其实的“故事大王”。

  从小我就很喜欢庄子,觉得那个古怪的老头儿很有趣儿,很好玩儿,是个名副其实的“故事大王”。他笔下的老鹰、井蛙、蚂蚁、多脚虫、龟、蛇,都是我们日常能够接触到的,里面却寓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他富有人情味,渴求普通人的快乐,有一颗平常心,令人于尊崇之外还感到几分亲切。尽管两千多年过去了,可是,当你打开《庄子》一书,仍会觉得一个鲜活的血肉丰满的形象赫然站在眼前。

  庄子把身心自由看得高于一切。他瘦成了“槁项黄馘(音:guó)”,穿着打了补丁的“大布之衣”,靠编织草鞋来维持生计,住在“穷闾陋巷”之中,可是,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万物情趣化,生命艺术化。他终其一生只做过一小段“漆园吏”这样的芝麻官。除了辩论,除了钓鱼,除了说梦谈玄,每天里似乎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干。一有空儿就四处闲游,“乘物以游心”,或者以文会友,谈论一些不着边际的看似无稽、看似平常却又富有深刻蕴涵的话题。

  庄子的濠梁之思

  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同在濠水的桥上闲游,随便谈论一些互相都感兴趣的事儿。这时,水中一队白鲦鱼晃着尾巴游了过来。

  庄子说:“你看,这些白鲦鱼出来从从容容地游水,这是鱼的快乐呀!”

  惠施不以为然地说:“你并不是鱼,怎么会知道它们的快乐呢?”

  庄子回问一句:“那你也不是我呀,你怎么会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呢?”

  惠施说:“我不是你,当然不会知道你了;你本来就不是鱼,那你不会知道鱼的快乐,理由是很充足的了。”

  庄子说:“那我们就要刨刨根儿了。既然你说"你怎么知道它们的快乐",说明你已经知道我晓得了它们,只是问我从哪里知道的。从哪里知道的呢?我是从濠水之上知道的。”

  还有一次,庄子正在濮水边上悠闲地钓鱼,忽然,身旁来了两位楚王的使者。他们毕恭毕敬地对庄子说:“我们国王想要烦劳先生执掌国家大事,特意派遣我们前来请您。”庄子听了,依旧手把钓竿,连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说出的话也好像答非所问:“我听说,你们楚国保存着一只神龟,它已经死去三千年了。你们的国王无比地珍视它,用丝巾包裹着,盛放在精美的竹器里,供养于庙堂之上。现在,你们帮我分析一下:从这只神龟的角度来看,它是情愿死了以后被人把骨头珍藏起来,供奉于庙堂之上呢?还是更愿意像普通的龟那样,在泥塘里快快活活地摇头摆尾随便爬呢?”

  两位使者不假思索地同声答道:“它当然愿意活着在泥塘里拖着尾巴爬了。”

  庄子说:“那么,两位就请回吧。我还是要好好地活着,继续在泥塘里拖着尾巴爬的。”

  你看,庄子就是这样,善于借助习闻惯见的一些生活琐事来表述其深刻的思想。

  他的视听言动,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庄子》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露。虽说“寓言十九”,但都切近他的“诗化人生”,活灵活现地画出了一个超拔不羁、向往精神自由的哲人形象,映现出纵情适意、淡泊无求的情怀。就这方面来说,这两段记述是颇有代表性的。后来,人们就把它概括为“濠梁之思”、“濠濮间想”。

  庄子的思想,也包括“濠濮间想”之类的意绪。它的魅力恰恰在于能够超越物象形迹,不受时空限隔。比如庄、惠濠梁观鱼的论辩中所提出的问题,看起来似乎十分简单,实际上却涉及认识方法、逻辑思维、艺术哲学、审美观念等多方面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把两位大哲学家的情怀、观念和性格特征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庄子的鹓鶵之志

  惠施是庄子最亲密的朋友,也是他的最大的论敌。论才学,庄、惠可说是旗鼓相当,两个人有些思想也相近;但就个性、气质与价值取向来说,却是大相径庭的。因此,他们走到一处,就要争辩不已,抬起杠来没完。一部《庄子》,记下了许多直接或间接批驳惠子的话。但是,由于他们是“对事不对人”的,因而,并未妨碍他们成为真诚的朋友。惠子病逝,庄子前往送葬,凄然叹息说:“先生这一死,我再也没有可以配合的对手了,再也没有能够对话的人了!”他感到无限的悲凉、孤寂。

  当然,他们的分歧与矛盾还是特别鲜明的。《庄子·秋水》篇记下了这样一个故事:

  惠子做了梁国的宰相,庄子打算去看望他。有人便告诉惠子:“庄子此行,看来是要取代你老先生的相位啊!”惠子听了很害怕,就在国内连续花了三天三夜搜寻庄子。到了第四天,庄子却主动前来求见,对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叫鹓鶵,它从南海飞到北海,一路上不是梧桐不栖止,不是竹实不去吃,没有甘泉它不饮。当时飞过来一只猫头鹰,嘴里叼着一只腐烂的老鼠,现出沾沾自喜的样子。忽然发现鹓鶵在它的上方飞过,吓得惊叫起来,唯恐这只腐鼠被它夺去。现在,你是不是也为怕我夺取你的相位而惊叫呢?”

  另据《淮南子·齐俗训》记载:一次,庄子在孟渚垂钓,恰好惠子从这里经过,从车百乘,声势甚为煊赫。庄子看了,十分反感,便连自己所钓的鱼都嫌多了,一齐抛到水里。表现了他“不为轩冕肆志”,对飞扬之势的轻蔑态度。

  由于庄子高踞于精神之巅来俯瞰滚滚红尘,因而能够看轻俗人之所重,也能看重一般人之所轻。他追求一种“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的悠然境界,不愿“危身弃生以殉物”,不愿因专制王权的羁縻而迷失自我,葬送身心的自由。

  就思维动向和研究学问的路子来说,庄、惠也是截然不同的。惠子是向外穷究苦索,注重向客观方面探求;庄子则致力于向内开掘,喜欢在主观世界里冥思玄想。惠子认为庄子的学说没有用处,讥讽它是无用的大樗;庄子却对惠子耗损精神从事那种“一蚊一虻之劳”,大不以为然。

  在濠上,庄子与惠子分别以两种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视角去看游鱼。惠子是以智者的身份,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在没有客观依据的情况下,他不肯断定鱼之快乐与否;而庄子则是以具有浪漫色彩的诗人身份,从艺术的视角去观察,他把自己从容、悠闲的心情移植到了游鱼的身上,从而超越了鱼与“我”的限隔,达到了物我两忘、主客冥合的境界。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