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里的养生奥秘
摘要:馄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美味,馄饨为冬季养生必备的食物之一,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自由搭配的肉馅,口J以起到健脾养脾,养胃健胃,补气益气,调理肠胃。
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易经》中也有“冬至阳生”的说法。说的也是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冬至时各地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米团、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南人在这天吃大葱炒豆腐。
冬至祭祖食馄饨之风俗源自盘古开天地之说,据记载:“混沌是天地未出现时的景象,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混沌中开天辟地。后来人依据混沌的神话,天形如卵,地如卵黄,完全为天所包围之说,造出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像,故于冬至日食之。”馄饨二字,原为三点水旁,后因用作食物之名,祭祀祖先,就改成食字旁了。
馄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早在西汉时期已经问世,南北朝时期已十分普遍,唐、宋、元、明、清历朝有关饮食的书籍上都有记载。新中国成立后,馄饨更成为北京特色风味小吃。馄饨的叫法各地不一,广东称之为“云吞”,四川称“抄手”,北方叫“馄饨”。虽京城历来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但在北方其他地区及南方大部,冬至吃馄饨也是风气之一。
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冬至在古代称“亚岁”,并有“冬至如年”的说法,在送旧迎新之日食用馄饨。
馄饨为冬季养生必备的食物之一,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自由搭配的肉馅,口J以起到
健脾养脾,养胃健胃,补气益气,调理肠胃,滋阴补阴,
排毒解毒,开胃消食,消除水肿,安神营养,
补血旺气等作用;而饺子皮则可以提供优质蛋白质、必需的
脂肪酸、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馄饨虽好,但对湿热偏重、痰湿偏盛,舌苔厚腻之人需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