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牙龈出血
牙龈炎症的临床最初表现是龈沟液量的增多和龈沟探诊出血。健康的牙龈用力刷牙成轻探龈沟均不引起出血,而在初期或早期龈炎阶段,轻探龈沟即可出血,它比牙颜色的改变出现得早些。绝大多数牙龈炎和牙周炎患牙均有探诊后出血,这是诊断牙龈有无炎症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判断牙周炎的活动性也有很重要的意义。牙龈出血常为牙周病者的主诉症状,多在刷牙或咬硬食物时发生,偶也可有自发出血。组织学观察见牙龈结缔组织中毛细血管扩张和充血,沟(袋)内上皮增生,但上皮也可因溃疡而变薄,连续性中断,以致上皮保护性差,微小刺激即引起毛细血管的破裂和出血。
(二)牙龈颜色
色泽变化是牙龈炎和牙周炎的重要临床体征之一。正常牙龈呈粉红色,患牙龈炎时游离龈和龈乳头呈鲜红或暗红色,重症龈炎和牙周炎患者的炎症充血范围可波及附着龈,与牙周袋的范国一致。当血管减少,纤维增生或上皮角化增加时,龈色变浅或苍白。
(三)牙龈外形
正常的龈缘应为菲薄而紧贴牙面,附着龈有点彩。牙龈有炎症时组织肿胀,使龈缘变厚,牙间乳头圆钝,与牙面不再紧贴。点彩可因组织水肿而消失,表面光亮。在以炎症和渗出为主要病变者,牙龈松软肥大,表面光亮,龈缘有时糜烂渗出;在以纤维增殖为主的病例,牙龈坚韧肥大,有时可呈结节状并盖过部分牙面。
(四)牙龈质地
由于结缔组织内炎症浸润及胶原纤维消失,使原来质地致密坚韧的牙龈变得松软胞弱,缺乏弹性。有些慢性炎症时,牙龈表面上皮增生变厚,胶原纤维增生,使牙龈表面看来坚硬肥厚,而龈沟和牙周袋的内侧壁仍有炎症,探诊仍有出血。
(五)探诊深度及附着水平
一般认为健康牙龈的龈沟探诊深度不超过2-3mm。当患牙龈炎时,由于牙龈肿涨或增生,龈沟探诊可超过3mm,但此时结合上皮仅开始向根方和侧方增殖,上皮附着本平仍位于正常的轴牙骨质界处,没有发生结缔组织附着的降低,故又称为龈袋或假牙周袋,这是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的一个重要标志。当有牙周袋形成时,探诊深度超过3m,而且袋底位于轴牙骨质界的根方,也就是说已发生了附着丧失。附着丧失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结果。在未经治疗的牙周炎患牙,附着丧失常与牙周袋并存,且探诊深度(袋底至龈缘的距离)常大于附着丧失(袋底至轴牙骨质界)的程度。当经过治疗后,炎症消退以致牙退缩,则常使牙骨质界暴露于口腔中。
(六)龈沟液
龈沟液渗出增多是牙龈炎症的要指征之一,因此测定龈沟液的量可作为炎症程度的一个较敏感的客观指标。常用的方法是将小滤纸条放入龈沟内30秒之后取出,用沟液测量仪测定或用精密天平称重;也可用茚三酮染色,根据染色的面积来判断龈沟液量的多少龈沟液内许多内容物的含量与牙龈的炎症有关,如多种白介素、酶和PCE2前列腺素E2)等的水平随炎症加重而增高。除以上各种表现外,龈缘还可有糜烂或肉芽增生,龈沟或牙周袋也可溢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