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口腔频道 > 口腔疾病 > 其他 > “纠结”的成长--如何读懂宝贝对牙椅的抗拒

“纠结”的成长--如何读懂宝贝对牙椅的抗拒

2018-10-29 来源:极橙宇宙爱牙堡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牙科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配合和破坏性行为,导致治疗不能继续,需要认真对待,不然会严重影响口腔健康和孩子成年以后的口腔就医态度。

 “孩子+牙椅”的画风

这样?

或是这样?

现实告诉我们,只要和牙椅联系在一起,再可爱的的宝贝们,也可能不按套路出牌。。。

他们的行为,首先是各种大写的不:

不进诊室,不张嘴,不躺在牙椅上,不用水枪,不给牙齿洗澡。要回家!

其次是风格各异的不配合:

小可怜地抽泣,抹眼泪,忍不住地咳嗽,恶心,刚张嘴就闭上。。。

各种“合情合理”的哀求:

“我要上卫生间!”

“我想爷爷奶奶哥哥妹妹blabla(不在场的每一个亲人)”

“阿姨你能不给我用那个水枪吗?”

“什么时候完啊啊啊”

以及,局面失控的破坏性行为:

突然闭嘴;舌头不停摆动;伸手抓牙钻;抓医生胳膊;头左右晃,踢腿。。。

注1:治疗行为管理问题(dentalbehaviormanagementproblem,DBMP):

牙科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配合和破坏性行为,导致治疗不能继续,需要认真对待,不然会严重影响口腔健康和孩子成年以后的口腔就医态度。

行为解码

一层解码,关于行为本身

1)抗拒指令,拒绝合作。

2)表达悲伤,愤怒与反对。

3)控制四肢的协调能力差。

二层解码,关于行为的背后

1)孩子的不知所措;恐惧(当下的害怕);焦虑(对未知的担心)。

2)想退缩回安全的环境(家里,父母身边);想“胁迫”父母妥协,想达成“不治疗”目标。

3)需要父母和医生明确一致的行为指令和步骤指导。

4)要求来自父母医生的共情和安慰。

家长和医生的目标:

1)帮助孩子学习看牙时的正确行为模式。

2)减少恐惧和焦虑,利用和鼓励积极情绪(环境&操作的新奇感,治疗后能减缓疼痛的动机,治疗配合成功的自我成就感等)。

不能急于求成,每个小朋友学习的过程是不一样的,有快有慢。想象一下孩子适应幼儿园的个体差异吧。

注2:有一些恐惧,焦虑都是正常的,只有超过一定程度才称之为牙科恐惧症(dentalphobia)/牙科焦虑症(dentalanxiety)。不要轻易给宝宝贴这个“时髦”标签,家长们要先放轻松。

不知所措的宝宝:

内,外,“一团麻”

“这个医院,好像是上次打针的地方。。。”

“那个小朋友哭了。。。”,“戴着大口罩大眼镜的叔叔阿姨。。。”

“爸爸妈妈说带我来看牙,看牙是干什么?”

其实,从候诊区开始,宝宝的脑子里就藏着十万个为什么。

孩子的自身特点;

爸爸妈妈的评价,要求;

医生护士的行为表情;

孩子之前的经历和之前接收到的关于治牙的只言片语,像挥之不去的前世今生,持续影响着牙椅上孩子的表现。

外:“喧闹”的外界信息:

内:孩子对信息的“消化”

注3:有许多工具可以辅助检测孩子的情绪特质,但更重要的是,情绪的控制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即#情商#。

给爸爸妈妈的tips

1.要避免吓唬孩子,“再吃糖就带你去拔牙!”,也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表达自己看牙时的过度紧张和焦虑。

2.找一些绘本,动画片,或一些在线游戏,让孩子慢慢建立牙科诊室和牙科治疗的概念。在牙齿没有出现严重问题前要开始带孩子常规检查。

3.察觉并帮孩子描述出他(她)的细微情绪,减少孩子的过度关联和焦虑。

4.和医生商定适合的治疗计划和每次治疗持续时间:从简单的和时间短的开始。

治疗中

5.陪伴,共情,安慰。

6.注重与医生的配合,给孩子明确一致的行为指令:“爸爸(妈妈)会陪着你,阿姨会告诉你接下来该怎么做,有什么不舒服可以告诉阿姨或爸爸(妈妈)。

7.恰如其分的表扬,尽量避免随意的承诺:“带你去买玩具”,避免不切实际的要求“别哭”等。

治疗后

8.利用合适的契机,改变口腔卫生习惯。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