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口水还能防蛀牙?
1、牙
牙和牙弓形态在龋病发病过程中有重要影响,没有缺陷或缺陷很少的牙一般不发生龋齿。
窝沟越深越容易患龋。因为深的窝沟无法探入,且窝沟深部有菌斑形成,不易清除,食物碎片和微生物容易滞留。
有滞留区形成的部位容易引起龋病的发生,如牙排列不整齐、拥挤和牙重叠的情况。
牙的理化性质、钙化程度、微量元素含量等因素也影响龋病的发生发展。矿化良好的牙不容易患龋。
釉质表面下层比表面层更容易患龋。随着年龄的增长,釉质密度和渗透性降低,氮和氟含量增加,
牙齿对龋病的抵抗力也随之增加,成年后龋病发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2、唾液
唾液是人体最重要的体液之一,是由口腔附近各类大小唾液腺分泌液、龈沟液以及混悬其中的食物碎片、微生物和口腔上皮脱落细胞等构成的混合性液体。
唾液的质与量的改变、缓冲能力的大小以及抗菌系统的变化都与龋病发生过程有着密切关系。
唾液流速:唾液的流速越大,缓冲能力越强,清除效力越高。唾液流量减少可引起口腔防御能力下降,导致严重龋病和黏膜感染的发生。
老年人由于唾液腺细胞萎缩,唾液流量减少,缓冲能力下降,容易得釉质龋及根面龋。
咀嚼口香糖可以增加唾液流速,减少龋病发生。
缓冲体系:唾液中存在各种缓冲体系使唾液的pH处于中性,其中主要有3个缓冲系统:重碳酸盐、磷酸盐和蛋白缓冲系统。
唾液的缓冲能力会受到性别、个体的健康状况、
激素水平以及
新陈代谢的影响,如男性唾液的缓冲能力强于女性。
唾液有机成分:唾液主要成分是水,占99%~99.5%,固体成分不足0.7%,其中有机物为0.3%~0.5%。
唾液中的有机成分主要包括各种蛋白质、少量
脂肪和痕量碳水化合物,其中蛋白质是唾液中最有意义的成分,与龋病发病有密切关系。
唾液蛋白在口腔中可以合成、降解和相互结合。唾液中各种抗菌因子和蛋白之间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协同作用,有效抑制或杀灭致龋菌,进而阻止龋病的发生和发展。
唾液中黏附、凝集相关蛋白。牙冠萌出后便与唾液发生接触,唾液中的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致牙面形成一层生物膜,即获得性膜。获得性膜形成后不久,便有细菌选择性地吸附到牙面,此过程称为细菌的黏附。此后,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形成成熟的牙菌斑而致龋。
但口腔中的细菌还会相互凝聚从口腔排出,减少龋病的发生。
细菌的黏附和凝聚的过程受到某些唾液蛋白的影响,它们参与获得性膜的形成,同时调节细菌与牙面附着,促进唾液中细菌凝聚,使细菌排出口腔,从而提高对变异链球菌(龋病的主要致病菌)的防御。
唾液抗菌蛋白和多肽。唾液中含有大量的抗微生物蛋白和多肽,能杀灭包括变异链球菌等致龋菌在内的多种细菌,构成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影响龋病的发生。
唾液无机成分:唾液的无机成分仅占0.2%,主要是钾、钠、钙、氯化物、重碳酸盐和无机磷酸盐。
这些无机成分的存在使唾液能维持牙体组织的完整性;促进和萌出后釉质成熟;富含钙和磷酸盐的环境也促进早期龋损害和脱矿釉质的再矿化。
3、免疫
口腔是人体消化道的起始端,常常受到外来抗原侵扰。但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保护自身的免疫体系,有效保护口腔,抑制疾病损害,对预防全身感染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