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口腔频道 > 预防护理 > 日常保健 > 口腔细菌非常喜欢开“派对”!!

口腔细菌非常喜欢开“派对”!!

2018-02-24 来源:中华口腔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龈上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淀物,牢固地粘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有黏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基质主要成分是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的胞外聚合物。除非通过口腔卫生措施清除,否则它将长期聚集于牙面并导致龋病和(或)牙周病。

牙菌斑

牙菌斑是牙面菌斑的总称,依其所在部位可分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龈上菌斑位于龈缘上方,在牙周组织相对正常的情况下,G+菌占61.5%。龈下菌斑位于龈缘下方,以G-菌为主。占52.5%。目前对龈上菌斑的结构和形成过程较为广泛,本文提到牙菌斑时,以龈上菌斑为主。

龈上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淀物,牢固地粘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有黏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基质主要成分是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的胞外聚合物。除非通过口腔卫生措施清除,否则它将长期聚集于牙面并导致龋病和(或)牙周病。

实际上,牙菌斑可视为细菌的微生态环境,细菌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并在其中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据科学检测,菌斑中70%的区域由微生物构成,细胞间物质仅占30%。因此也有学者形象地将牙菌斑描述为由千百万微生物肩并肩构成的细菌性胶冻(bacterialaspic)

一,结构

在龈上部位菌斑,若不加以控制,可达到一定的厚度,类似于琼脂平皿上生长的菌落。菌斑开始生长的部位常在牙面缺陷部位和不规则的表面,然后逐渐融合并沿龈缘生长,扩散率有显著的个体差异。牙菌斑可在牙面形成一定的轮廓和高度,甚至填充邻面间隙。频繁摄入蔗糖而口腔卫生状况欠佳者,牙面可能有大量菌斑形成。

牙菌斑分两种:平滑面菌斑、窝沟菌斑。

(一)平滑面菌斑

平滑面菌斑分3层:菌斑-牙界面,中间层和菌斑表层。

菌斑-牙界面最常见的排列是细菌位于获得性膜上方。获得性膜可以是完整的一层,并有相当厚度和连续性,细菌细胞呈扇贝状排列于获得性膜上方。获得性膜也可为一菲薄不连续的电子稠密层。

中间层包括稠密生物层(condensedmicrobiallayer)和菌斑体部(bodyoftheplaque),在界面外方有稠密的球菌扬微生物覆盖,又称稠密微生物层。该层为3~20个细胞深度。稠密微生物层外方为菌斑体部,占菌斑的最大部分。由各种不同微生物构成,通常呈丛状。

菌斑表层菌斑表层较其他部分更为松散,细胞间间隙较宽,菌斑的表面微生物差异很大,可能呈球菌状、杆菌状、玉米棒或麦穗样形式的微生物。

(二)窝沟菌斑

窝沟中的菌斑与平滑面菌斑显著不同,窝沟中滞留有微生物和食物分子,微生物类型更为有限。在均质性基质中以G+球菌和段杆菌为主,偶尔可见酵母菌。缺少栅栏状排列的中间层,分枝丝状菌罕见,在一些区域仅见细胞躯壳,在细胞菌内及其周围可能发生矿化。

二,形成

牙菌斑,即“细菌社区”的建立、成熟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首先唾液中的营养物质吸附在牙齿表面,构成“社区”肥沃的“土壤”,即获得性薄膜形成。

A:釉质表面清洁4小时后,开始有颗粒状物沉淀

B:8小时后,获得性膜形成,有散在的球菌附着在上

“土壤”形成之后,便可吸引细菌来定居,同时为细菌提供营养,即细菌粘附和共聚。首先会有先驱菌来定居,开垦土壤,建立社区的基本设施,之后便会吸引更多的其他细菌来定居,一个“新兴社区”就诞生了。

C:12小时后,附着的细菌练成片状,以球菌为主

D:24小时后,釉质表面已完全被细菌覆盖

“新兴社区”如果没有人为的破坏,很快会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成熟的社区”,即菌斑成熟。众多细菌集结在一起,互相提供营养物质,同时汲取唾液中的养分,细菌大量增殖,“社区”结构也更加紧密,可以共同抵抗外界的干扰,这是用漱口的方法是无法清除的。

E:3天后,菌斑增厚,杆菌和丝状菌增多

F:14天后,成熟的菌斑结构变的更为复杂

三,牙菌斑的至龋性

牙菌斑的致龋作用可以概括为菌斑中的细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但由于菌斑基质的屏障作用,这些酸不易扩散,因而导致局部PH下降,造成牙体硬组织脱矿,最终形成龋齿。(*重点喔*)

(一)釉质溶解的化学反应方程

菌斑细菌产生的酸是一些弱酸,他们能以非离子化形式存在,与其各自的阴离子乳酸根(L-)或乙酸根(A-)和氢离子平衡。

在各种PH条件下,单独或合并并使用乙酸或乳酸作用与釉质,其损害形成程度均取决于酸扩散时的解离程度,而未解离的酸则具有缓冲作用,充当氢离子的贮库。酸的解离程度由各种酸的解离常数(Ka)较低,因此与乙酸相比,乳酸是一种较强的酸。

研究证实,在龋损早期阶段,釉质中的碳酸盐和镁最易丧失,他们是酸攻击的重要目标!

(二)细菌的作用

虽然细菌与龋病发生的密切关系已获公认,但有关菌斑细菌的作用,仍有两种不同的理论,既非特异性菌斑学说和特异性菌斑学说。非特异性菌斑学说认为龋病不是由某些特异性致龋菌引起的,而是由所有菌斑细菌产生的毒性物质所致的。理由是菌斑中很多微生物均能产酸,能在菌斑中释放乳酸等有机酸和其他毒性产物。若刺激过了宿主的防御能力,则会导致龋病发生。

与此相反,体异性菌斑学说认为只有特异性的致病菌才能引起龋病。特别是变异链球菌具有重要作用。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口腔中的变异链球菌组细菌与龋病发生关系密切。

牙菌斑主要对牙和牙龈构成危害,也就是口腔最常见的两种疾病:龋病和牙周病。

龋病俗称“虫牙”,这里的“虫”指菌斑中的细菌。牙菌斑牢固地附着在牙面上,细菌摄入唾液中的糖,分解糖产酸,这些酸会破坏牙齿,最终成洞。

口腔不可能成为一个无菌的环境,也不能把所有的细菌都消灭。因为消灭细菌之后,又会有真菌袭来,造成更严重的、很难控制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与牙菌斑作斗争,才能保证清洁的口腔喔~~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