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父母用奶瓶哺喂宝宝奶水后,如果不够注意,则很有可能让宝宝产生“奶瓶性龋齿”,影响乳牙和恒牙发育。
什么是奶瓶性龋齿?
“奶瓶性龋齿”是指幼儿不当使用奶瓶所造成的蛀牙。婴儿在刚出生时没有牙齿,用奶瓶哺喂奶水,对龋齿的影响不大;但当幼儿渐渐长大,约9个月至1岁时,上颚门牙会开始萌发乳牙,此时若继续用奶瓶喂食,可能使“变形链球菌”附着和破坏牙齿表面,造成“奶瓶性龋齿”。
幼儿刚萌发的乳牙又白又可爱,却也是牙齿最脆弱的时候,作为爸爸妈妈应该好好保护,避免孩子的牙齿受到伤害。
奶瓶性龋齿有什么危害?
罹患奶瓶性龋齿的幼儿,开口笑时会出现一排黑黑的烂牙,学讲话时常会发音不标准,影响美观和人际关系。此外,如果乳牙的蛀牙情况太严重,可能连带破坏乳牙牙胚,牙齿疼痛、松摇,难以咀嚼肉类和其他较为坚硬的食物,造成营养摄取不均,影响恒牙发育和身体、心理、人格发展。
怎么预防?
1、新手爸妈尽量缩短用奶瓶喂食的时间,避免宝宝长时间含咬奶瓶或奶嘴,以减少变形链球菌滋生。
2、牛奶、果汁、饮料、蜂蜜等含醣类食物特别容易形成“酸”,造成奶瓶性蛀牙,所以这类的食物尽量让宝宝少吃,或者吃完及时清洁牙齿。
3、宝宝长牙后,渐渐改用杯子喂食,且于喂食后使用宝宝或儿童专用软毛、小头牙刷,采横式刷牙法协助宝宝清洁口腔,直到乳牙换恒牙时再采贝氏刷牙法。
此外,幼儿约1岁或开始长牙后,建议爸爸妈妈至少每3个月带他们给儿童牙科医生做定期检查。若发现宝宝的牙齿出现异状或白色斑点,也需尽快寻求牙医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