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习惯是公认的口腔癌重要诱因之一。
有统计表明,1/5的口腔癌患者在癌变部位有尖锐的刺激因子。除喜欢咬舌头、咬嘴唇、咬颊部的不良习惯,牙齿折裂留下的残冠、牙齿表面沉积的牙石、牙齿长得不齐、不良咀嚼习惯、牙齿磨耗后形成的尖锐边缘以及做工粗糙的假牙等都可直接引发创伤性口腔溃疡。
对于这种溃疡,只要尽早发现致病因素,及时采取如纠正不良习惯、拔除残冠、磨改尖锐边缘、清除牙石、重新镶牙等措施,就会较快愈合。但若发现过迟、措施不力,创伤性溃疡经长期反复机械刺激和损伤后,其相应部位极易引发舌癌、唇癌、颊癌等口腔癌变。
男性口腔癌与吸烟、酗酒密切相关
“口腔癌以男性、四五十岁者多见,这与长期吸烟、酗酒的不良习惯密切相关。”,吸烟和喝酒是导致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达80%的口腔癌患者与长期嗜好烟酒有关。每天吸烟超过1包或饮白酒超过2两者,患口腔癌的可能性远高于不吸烟不饮酒者。
酒精对正常细胞有毒性,可损害肝脏和抑制免疫,口腔癌发生率可随饮酒量增加而上升。此外,酒有促癌作用,酒精可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进致癌物进入口腔黏膜。据统计,同时有烟酒嗜好者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更高,比单嗜烟或酗酒者高2至3倍。还有研究显示,使用酒精含量超过25%的漱口水是导致口腔癌风险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使用时间长、次数多则危险性增加。
烟草中的致癌因素主要是化学物质苯并芘,其对口腔的长期刺激会直接导致口腔黏膜癌变,吸烟斗、雪茄或咀嚼烟草者尤其易致口腔癌。患口腔癌的危险随着每天吸烟的支数和吸烟的年数而增加。研究显示,正常唾液中含抗氧化剂,这是机体用来抵抗癌症的有益因子。但吸烟会破坏这些有益因子,并把唾液变成一种有害的化合物。一旦暴露于香烟烟雾中,口腔内通常有益于健康的唾液便不仅失去了原有益处,还成为机体的“叛徒”,会反过来破坏口腔细胞。
切勿忽视饮食成分及口腔卫生
“饮食均衡、避免不良饮食习惯是降低口腔癌患病率的最好策略之一。”饮食成分变化、营养失衡、喜吃辛辣过烫食物等都可能引发口腔癌。研究显示,营养不良可降低人体免疫力,导致新陈代谢失衡。维生素A、B缺乏可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如锌缺乏可能导致黏膜上皮损伤,这些都为口腔癌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常大量摄入特殊加工的食物(如经过腌、熏、烤加工过的肉类),富含饱和脂肪酸尤其动物脂肪的食物(如浓肉汤、培根肉)和油炸食品可增加发生口腔癌的危险。而常食鱼、家禽、虾、螃蟹、富含谷物的食物、植物油可降低患口腔癌的危险,大量进食水果和蔬菜可使患口腔癌的概率减少30%,多摄入柑橘类水果、深黄色和绿叶蔬菜作用尤其显著。
另外,口腔卫生不良和长期慢性口腔炎症刺激也是促癌因素。口腔卫生习惯差、不刷牙或长期使用劣质牙刷等不良习惯,不能彻底清除口腔内细菌,为细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等致癌物的形成;口腔慢性炎症的存在使一些细胞处于增生状态,对致癌物更敏感,这些都可能促进口腔癌发生。
早诊早治出现4症状及早就医
临床实践证明,口腔癌比其他癌症发生年龄要早,加之大多数口腔癌早期无疼痛等明显症状,所以较难发现。但口腔是暴露器官,如稍加注意并每半年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口腔检查,就可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早期得到根治。若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及早就医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疼痛明显
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溃疡不愈
口腔溃疡病程一般不超过2周。若溃疡的烧灼感和疼痛等症状不明显但超过2周仍迁延不愈,应格外警惕。
淋巴结肿大、
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却发现了转移的癌细胞。因此,若颈部淋巴结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
黏膜变色
正常口腔黏膜为粉红色,若变成白色、红色、褐色或黑色斑块时,则意味着黏膜表皮细胞发生了变化。尤其口腔黏膜白斑和红斑,被认为是口腔癌的癌前病变。如果口腔黏膜原有白斑,最近变得粗糙、增厚或出现硬结,更要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