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牙要趁早龋齿不痛也要补
经常听到一些朋友说自己有蛀牙(龋齿),因为不痛,所以也懒得治疗。有些患者看牙病也只看痛牙,当医生检查发现口腔内有龋齿,建议一起治疗时,不少患者回答“等到痛时再治疗”。
专家提醒:“龋齿不痛就可以不治疗”是一个严重误区,切记补牙要趁早!
由于龋齿早期无任何症状,当发展到牙本质层时,就会出现遇冷、热、酸、甜而疼痛,如仍不看医生,龋齿就会更进一步地发展侵入牙髓组织(牙神经)引起发炎,产生自发性、阵发性剧痛,尤其晚上睡觉时疼痛难忍。
如果继续坚持带病上岗,酒精性肝硬化使炎症进一步发展则会导致牙髓坏死。牙髓坏死后对外界的刺激(冷、热、酸、甜)就没有反应了,剧烈牙痛有所缓解,而这种暂时缓解却潜伏着更剧烈的肿痛。
因为牙髓坏死后炎症进一步向牙根根尖外发展,而引起根尖周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急性根尖周炎主要表现有持续性的剧烈疼痛,牙齿有伸长感且咀嚼时疼痛,严重时引起颌面部组织肿胀及面部蜂窝组织炎,导致全身不适及发热等;慢性根尖周炎可导致牙床粘膜或皮肤上出现长期流脓的窦道。
此外,急性牙髓炎或急性根尖周炎缓解后,龋齿疼痛自然缓解,有些患者误认为龋齿不痛就好了。
其实不然,疼痛缓解但龋洞不可能愈合,只会使龋洞愈来愈大,牙龈反复肿痛,久而久之牙齿组织就会不断折断脱落,牙齿松动,发展成难以治疗的残冠残根,最终导致牙缺失,进而影响邻牙。
三招预防奶瓶龋
奶瓶龋不仅对孩子口腔局部带来危害,还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的影响,由此可见,预防奶瓶龋十分重要,下面豆仙儿就为妈妈们介绍几招有效预防奶瓶龋的方法。
1、奶瓶不能“含着睡”
首先要控制喂奶时间,最好在15~20分钟左右,千万不要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
其次,喂奶后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并适量地喂白开水,可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此外,建议家长在孩子10个月时,开始锻炼孩子使用杯子,最晚到1岁,就一定要停止奶瓶喂养,让他习惯用杯子喝水、喝奶。
2、减少含糖食物摄入
随着幼儿生长需要,从6个月起家长们需调整饮食成分逐渐添加辅食,减少含糖食物的摄入。
婴幼儿时期是全部的乳牙和大部分的恒牙形成和钙化的重要时期。因此,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富含无机物如钙、铁、磷等的食物,将有利于牙齿的正常发育。
3、保护牙齿从小做起
宝宝出生后6个月左右,乳牙逐渐萌出,这时妈妈们便要准备清洁牙齿的工作了。
在每次哺乳或喂食后,家长就应把纱布套于食指上,用清水擦洗牙面。随着幼儿的成长,在家长的帮助和督促下使孩子们逐渐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