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是如何发生的?
蛀牙,俗称虫牙,学术名叫龋齿。很多人在患有浅龋的时候不注意,慢慢的会发展成中龋、深龋,导致牙神经受损,牙神经受损时,可就真的疼起来真要命了!那么引起龋齿的原因有哪些呢?
龋齿是由多因素引发的口腔疾病,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细菌、饮食、牙和唾液,三者相互关联,缺少一个条件都不能发生龋齿。当前学者们认为唾液作为牙齿的可变外环境,不仅是影响龋病的重要因素,如何对唾液分泌功能的有效改善,也是预防龋齿的关键,如何利用这点“可变”因素有效预防龋齿,我们将在后面专门论述。
1、细菌
在龋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细菌在龋病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致龋的细菌种类很多,近年来国际口腔学界公认其中最主要的致龋病菌是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这些细菌容易与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残屑混合在一起,并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这种粘合物就叫作牙菌斑或菌斑(dentalplaque)。菌斑中的大量细菌产酸,会造成菌斑下面的牙齿釉质表面脱钙、溶解,临床调查证明,口腔中菌斑较多的儿童,龋齿也多,有直接因果关系。
龋齿是人类最普遍的细菌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齿贝白有效清除菌斑,额外添加天然木糖醇防龋,让你我远离龋齿,唇齿间绽放自信笑容!
2、饮食
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饮食是细菌滋生的重要作用中介。由于多数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糖,这些物质成为供给菌斑中细菌生存和繁殖的能量,同时通过细菌的代谢作用使口腔中的糖酵解,产生大量有机酸,这种有机酸如果长期滞留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致使釉质脱矿遭到破坏,失去釉质保护的牙表面,被某些细菌促使蛋白质溶解,进而形成龋洞。可致龋的糖类很多,研究发现最主要的威胁来自蔗糖。
3、牙齿和唾液
牙齿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也与龋齿发病有着明显的关系。牙齿咬面的窝沟,是儿童牙齿发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生理缺陷,较深窝沟内容易滞留细菌和食物残屑,而且不易清除掉,从而容易诱发龋齿;另一方面,牙齿发育阶段如果矿化不足,特别是由于钙化不足的牙齿,釉质及牙本质的致密度不高,会导致抗龋性低,较容易患龋齿;氟在牙齿矿化结构中的含量虽然很微少,但根据研究发现对增强牙齿的抗龋性也很重要,牙齿发育过程中如果能令牙齿自然吸收含有适量的氟,较不易发生龋齿。由于乳牙和年轻恒牙的结构和钙化程度均不够成熟,通常很容易受致龋因素的影响,因而患龋率高。
唾液是牙齿的直接外部环境,直接起着缓冲、洗涤、抗菌或抑菌等重要作用。分泌多而稀的唾液,可以有效洗涤牙齿表面,减少细菌和食物残屑堆积程度;分泌量少而稠的唾液则易于导致细菌及食物残屑滞留牙表,从而助长菌斑形成并长期粘附在牙齿表面上。由此可见,唾液分泌的性质和成分,不仅影响牙齿咀嚼时的缓冲作用,最重要的同时也影响口腔有害细菌的生活条件。齿贝白,天然木糖醇,可以有效促进唾液分泌,时刻保护牙齿健康!
龋齿的饮食预防
龋齿的发病,不是单纯某一种原因,而是由多种内外因素产生的。内因如人体体质与牙齿齿质的构造,它的发育基础是否良好与母体及婴幼儿的饮食营养有密切关系。外因是口腔环境,包括食物、水源和细菌等。因此,通过合理的饮食是可以预防龋齿。
1.胎儿期母体营养充足
胎儿期母体摄入的钙、磷充足,营养素均衡,可使牙胚组织与日后钙化及齿质结构良好,有抗龋力。
2.母乳喂养
母乳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必要的维生素,不含蔗糖,所含乳糖甜度低。
3.摄入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每日膳食中的纤维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对牙面有摩擦和洁净作用。精制食品如精白米、白面、饼干等对牙面没有摩擦和洁净作用,容易被口腔微生物产酸发酵至龋。
4.烹调时食物不宜过碎过烂
食物烹调时不要切的过碎、煮得过烂,食物中的纤维素可加强咀嚼活动,咀嚼有利于颌骨的生长,促进牙周及牙龈组织的血液循环,使牙齿坚固。
5.控制添加糖的摄入
过多添加糖的摄入可增加龋齿的发生风险,主要是添加糖的摄入会给细菌发酵产酸创造条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
6.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最大程度保证人体营养素的摄入,使牙齿颌骨发育钙化良好,增加牙齿的防龋能力。
7.保持口腔卫生
饭后及吃完零食要及时刷牙或漱口,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以免食物残渣分解产酸腐蚀牙齿、发生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