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龋齿?
在看研究成果之前,我们先看看什么龋齿?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发病开始在牙冠,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未经治疗的龋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龋齿是细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
研究采集样本:
研究共纳入了133名CL(P)患儿(77名5岁患儿,56名10岁患儿)以及297名正常儿童(133名5岁儿童,164名10岁患儿)。
使用调查问卷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口腔卫生状况,饮食习惯和氟暴露信息。使用Quigley-Hein菌斑指数来评价其口腔卫生,并依据国际龋齿检查和评价系统来对所有研究对象的龋齿患病率和发病率进行评分。
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唾液样本,并进行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缓冲能力以及分泌速率的检测。
采用Cariogram对比两组的危险因子和风险状况进行了比较,并评估所有儿童未来的患龋风险,评级分为“高”和“低”。
研究结果:
结果发现,CL(P)患儿唾液中的乳酸杆菌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5),口腔卫生也显著差于正常儿童(P<0.05)。10岁唇(腭)裂儿童的唾液分泌速率较正常10岁儿童低一些,但差异较小。
不患龋的平均概率为59%-67%,两组儿童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CL(P)患儿中高患龋风险的数目显著升高(OR?=?1.89;95%CI?=?1.25–2.86)。两组评价为高患龋风险的儿童,其患龋的情况显著高于低风险的儿童。
龋齿的影响因素:
口腔卫生较差,唾液中乳酸杆菌的水平较高是CL(P)患儿患龋高风险的最有力的两大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CL(P)患儿护理中应采用龋齿风险评估模型作为临床决策制定的基础以及龋病一级及二级预防的补充。